來到中大信和樓辦公室跟麥穎思(Winnie)教授見面,打開房門,Winnie隨即放下手上工作,親切地跟我們打招呼。比起兩個月前見她,患病正接受治療的她又瘦了一圈,倒是精神不錯,仍是笑臉迎人。
Winnie是中大心理學系教授,2015年跟當年的學生、現為臨床心理學家李昭明(Amanda)成立「說書人StoryTaler」,希望透過精神病經歷人士說故事的形式,推廣反歧視及關注心理健康。專頁憑着出色的插畫及貼地的文字,在社交媒體迅速引起不少人關注。
「感謝她帶我走出象牙塔」
「Winnie一直對精神健康及反歧視做很多研究,自己十分同意她的理念,當時在思考可否再做一些落地的事。」Amanda憶起2015年夏天的那份初心。
由大學本科開始,Amanda一直跟隨Winnie做研究。2015年攻讀臨床心理學碩士期間,有感坊間對於精神健康的討論太過「專業主導」,忽略復元人士的聲音,Amanda於是向Winnie提議,邀請一班有親身經歷人士共同推廣當中理念,促成她們口中的「共建模式」。
多名「說書人」成為她們最珍而重之的義工成員。Winnie提起這班素未謀面,卻為着同一信念無私付出、甚至幫忙撰文出書的同行者,更加感動至一時眼泛淚光。
「我很感謝Amanda帶我走出象牙塔。」言談間感受到一份深厚的師友之情。雖然自嘲出走象牙塔,Winnie其實一直都在學界與社區之間游走,絕對不是「深山」學者,不過在以往的社區教育,她接觸的多以機構學校等為主,「這次是首次直接面向大眾。」與民間直接對話,也是各界均需要學習的課題。
「偏見是源自不了解。」Winnie指出。她引述研究指,透過親身接觸,以第一身視角,立體去了解一個「活生生的人」,最能有助破除誤解與偏見,以至歧視。於是團隊每年兩次舉辦「說書日」或獲邀到機構企業分享。
「我自己都有過精神病經歷。」在美國長大的Winnie表示,自己中學及大學時期曾經有過十年焦慮抑鬱,亦經歷過被歧視,很能體會復元人士的感受,因此很重視在討論的過程,加入他們的聲音。「我是蠻不屑專業主導的。」身為專業人士的Winnie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