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5 月 By Crystal Chan blog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循環經濟, 經管錦言 循環經濟由回收開始 傳統的經濟是直線模式,亦即以「採取-製造-棄置」作為生產和消費模式。但在全球氣候變化引致無數天災,大大影響人類生活的情況下,近年興起了「循環經濟」新模式。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循環經濟中,資源被使用,但沒有被用盡。通過在使用期間和生命周期結束... 了解更多
15 5 月 By 周韻芝 (Joyce) blog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SDG8-好工作和經濟增長 誰是人才? 《小王子》說:「重要的東西是是眼睛看不見的。」一直以來,我們中心以建構永續社會為使命,用社群為本的(stakeholder-based)創新方案,推動相關政策的討論和落實。一個永續社會除了有環境保護、多元經濟發展的特質,「社會共融」是不可或... 了解更多
29 4 月 By 創不同協作 / Make a Difference Institute blogMaD, 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歸納政策制肘——由旅行實驗到政策倡議 撰文:Bobo Choy 賽馬會“創不同”社會創新實驗室一向以「共創」(Co-creative)和「參與」(Participatory)作為核心理念,凝聚跨界別持份者透過用家為本(User-centric)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 了解更多
06 4 月 By 創不同協作 / Make a Difference Institute blogMaD, 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由零開始策劃本地旅行團 —— 如何呈現社區故事和特色? 撰文:Bobo Choy 要策劃觸動人心的本地遊體驗,需要從多元面向挖掘和展示社區的故事和獨特之處——這教我想起自己仍是傳播系學生時,前輩導師總會再三強調在採訪報導時,需要考量被訪者或所報導事物的獨特性,展現其新聞價值。策劃旅遊如是,新聞採... 了解更多
29 3 月 By 創不同協作 / Make a Difference Institute blogMaD, 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在熟悉土地,翻閱陌生今昔故事 —— 尋探本地遊的新意義 撰文:Bobo Choy心裡一算,對上一次外遊已是2019年10月的事,此後疫情來襲,無論香港或世界各地的跨國旅遊皆停擺,不少業界組織轉型發展本地遊。有見及此,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創不同”社會創新實驗室」(實驗室),在今... 了解更多
30 5 月 By Crystal Chan blogNGO, 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經管錦言 ImpactHK 慈善生態圈支持露宿者融入社會 相信你有聽過「麥難民」一詞。「麥難民」泛指香港一些露宿者晚上以麥當勞為家。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3月底愈趨嚴重,麥當勞因此暫時取消晚餐堂食,政府的公共設施如運動場與公共浴室也關閉,政府不時鼓勵大家留家抗疫,但可有想到一些無家可歸的「麥難民」卻... 了解更多
24 4 月 By 楊振甫 (Kevin) blog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台灣, 社會創新, 社會資本, 認知障礙症 不只樂齡幸福,從「人本設計」出發的全齡友善社區 近年來,我深度參與了許多地方創生的專案,從南到北,實際看到台灣有許許多多青年,不是到大城市、高科技產業找工作,而是選擇深耕且移居鄉下,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也為地方注入新的活水。 然而,在一場討論會中,有人提問:「怎麼實質幫助青年返鄉?」... 了解更多
07 1 月 By 周韻芝 (Joyce) blogSDG11-可持續城市及社群, SDG3-健康和幸福感, 新年願望 回顧是為了更好的展望 2019年過去了,這一年,像是過得很漫長,大家都引頸以待的2020年終於來到了,像締造社會創新的理念一致,我們期望明天會更好,集合社區力量,以人為本解決社會問題,提升市民幸福感,建構永續而富生命力的社會。 這些目標在不同社區的演繹和詮釋不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