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力量

團隊力量

細閱只需 4 分鐘

我們《滙創永續》的培訓講堂上月成功完成了,雖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學習及分享環節只能以網上形式與大家會面,互動性大減,但學習氣氛濃厚,參加者積極發問和盡訴心中疑難。每次座席,充滿期待,專家與同行分享到位精彩 - 大學教授雖滿腹理論,但卻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支持;同儕學習分享心路歷程之餘,又不乏說到排難經驗;社創同行者既道盡現實所見,又不忘說到辛酸背後的熱情與創意。起初,我對網上學習有點憂慮,但見疫情未有退減,生活仍要繼續,對更換學習模式,徐試徐行,在最初兩堂,我都會準備好幾條後備問題,誘發大家討論和思考,但原來參加者對網上模式反應良好,現實是每每因為時間關係而需要從參加者的問題挑選,而大家也能在虛擬世界互相認識和學習。

說到最難忘,我會說是關於群眾外包 (crowdsourcing) 的 collaction,我們邀得創辦人以及其團隊到來分享如何匯集社會行動和資源,透過提供平台和渠道讓社會變革者(change-makers) 交流和誘發改善空間,集合民間智慧和資源(可以是財務、知識、專業和人脈網絡等不同形式出現),運用群眾力量實踐社會創新。這一課堂,講者Catherine聯同特意請假支持的兩位Collaction 創辦人Nelson 和Himphen 到來,背後還有團隊其他成員,我深受幾位有理想及支持社會創新的後生仔女感動,那股衝勁與力量,相信連鏡頭後的參加者也能感受到。這一堂,只說是問題已有二十多題,包括資料監管與認證、時間運用、最需要的支援、公民社會的角色、與其他社交平台不同之處等等。

雖然問題衆多,我也自私地乘問答環節主持人之便問了一題:「兩位創辦人年紀輕輕,皆有遠大理想和雄心壯志,有試過意見不合吵架嗎?」兩位皆未有猶豫,很快回應道:「當然有,還是經常!」,但也補充,他們會互相體諒,互相補位,鬧得臉紅耳赤之際,也不需其他團員充當「和事佬」,因為大家明白為了事情辦得好,理性討論是必須的過程。

社會創新著重新意念、創業精神和在社會影響的浸透性,一位創業家能維持和讓其他人認同其願景(vision)和信念(mission)是其中一個令其提出的社會創新是否得以長久下去的其中一個因素,要令兩個共同創辦人也明白,又願意一起走下去的亦不是易事。畢竟,解決社會複雜問題不能靠「你」、「我」、「他/她」,團隊力量是當中的精神食量,它令社創團隊慢慢成長過來,為社創產品和服務帶來充滿人性的生命力。

我很期待,年輕的一輩能拿著創意和勇氣,結合更加多的跨界別社會資源和力量,建立伙伴關係,迎難而上,解決永續發展的挑戰。

這是我們的初心。

想了解更多,請瀏覽項目網站或跟縱專頁吧!

By 周韻芝 (Joyce)

周韻芝現為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高級項目經理,負責「滙創永續」計劃,藉此擴闊香港社會企業的生態發展,集思廣益,收集由年輕專業人士和退休人士組成的跨代「永續先鋒」的想法和行動,為香港社會應付永續挑戰作好準備。 周女士積極參與多項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研究及規劃顧問工作。她在組織社區參與活動、舉辦工作坊,及為非政府組織、私人發展商和政府部門提供培訓活動等方面,均有豐富的經驗。她主要研究環境管理、城市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運輸規劃。自2008年起,她獲選為英國皇家規劃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