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村樂 By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On 2021-01-172021-02-18 細閱只需 5 分鐘 近年,世界各地興起鄉村傳統和藝術結合的文化節,例如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和台灣花蓮的「稻草藝術節」等等,均以藝術作為媒介,吸引城市人往鄉村跑。荔枝窩村也承接慶春約太平清醮盛會,利用兩個週末舉辦了「荔枝Wo!村樂節」。 這個村樂節與其他地方的藝術祭稍有不同,村內既無架設大型藝術裝置,「打卡位」也不多。它最大的特色不只是藝術內容,策劃團隊更刻意突顯荔枝窩村的文化和環境,藉以引發遊客的興趣。參與的藝術家駐村超過一年,藉著與村中民俗和環境的互動,啟發創作靈感,策劃了十多個活動和工作坊。太平清醮舉之在前,縱向地緊扣先民和後代,隱含敬天、慎終追遠的傳統文化精神;村樂節乘興辦之在後,橫向地連繫鄉村人和城市人,有效地促進了真正的城鄉互動。 策展人心聲 活動前一個晚上,陶藝家區灝藍Suzanne與女兒在村中的工作室門外為翌日的活動做預備工夫,把採自荔枝窩的天然陶土捏成一小塊一小塊。Suzanne認為荔枝窩是一片福地,特別為它策劃了「喚.泥」工作坊,希望讓來自市區的參加者在荔枝窩放鬆身心,能在舉目觀看藍天和山嶺的同時,以五官感受大地,用雙手搓揉土塊,藉體溫把濕潤柔軟的土塊變乾成形。 梁苡瑚人稱「二胡婆婆」,醉心社群藝術,設計村樂節活動時,除了希望讓外來人士認識客家文化,更希望讓村民感到受尊重,讓城鄉彼此真誠交流互動。二胡婆婆數年前開始帶領龍躍頭一群客家和本地婆婆,一起唱山歌、織花帶、做衣服,過程中不忘引導村民更深入了解自身文化。她邀請了龍躍頭的婆婆們作村樂節表演嘉賓,在荔枝窩的傳統鄉村環境中演唱客家山歌,引得荔枝窩村長老黃伯體現山歌精粹,即興作詞,大開金口高歌感謝來賓。 李彥錚Dexter進駐荔枝窩已經超過一年,一直探討以天然泥土進行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他參考了昔日村民以海邊泥土為衣服染色的做法,村樂節當日以荔枝窩天然泥漿為中介,讓參加者自行混合豆漿,製成天然染料,隨意發揮,染出風格各異的圖案。他回應參加者的提問,說:「這塊泥染布的顏料沒有加入化學成份,會因為多次洗滌而漸漸掉色,但這是它隨著時間流逝的經歷,也是屬於它的故事」。 荔枝窩101號是東來叔家族的老房子,也是村樂節的藝術展覽場所之一。房子裡擺放了東來叔(右三)上一代的合家歡照、他的結婚照,還有一頭紙板黃牛!這些都是東來叔兒子Tony(左一)策劃的。Tony是建築師,小時會跟家中的黃牛睡在這房子內,老房子滿載著他們三代的回憶。 「荔枝Wo ! 村樂節」是首個在荔枝窩舉辦的大型社區共創活動,負責統籌的游慧瑜Anna強調這次村樂節是與村民共同創作的成果,各方團體事前經歷了一年多的互動,有充分的溝通,清晰認知場地使用、限制、社區規矩及村內配套設施的承載量,因此活動內容不但具有深度,而且切合在地文化內涵。「多花時間與在地社區連繫,才能共同創造既獨特又可共享的回憶。」 本文轉自 永續鄉郊 2020年春 通訊版權所有 2020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永續坊「滙豐永續鄉郊計劃」由永續坊推行 延伸閱讀 荔枝窩鄉郊文化景觀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 2020Lai Chi Wo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has honourably received UNESCO Asia-Pacific Award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分享 FacebookTwitterLinkedInPinterestStumbleupon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