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九十後女生不靠花招 憑試錯精神穩守事業

【疫情下】九十後女生不靠花招 憑試錯精神穩守事業

細閱只需 7 分鐘

在誰都可開設網店的年代,銷售觸及人數既比實體店較多,營業時間亦是24小時不打烊,客人更可遍佈全球。可是這種「觸不到的消費距離」,客人摸不到實物,又如何放心向一個知名度不高的新品牌付上鈔票?經營網店數年的Anna與Mandy,在海量網店中突圍而出,並於逆市中仍站穩住腳,不單靠勤力,更是不畏試錯,從失敗中鑽研獨特的心得與知識。

從工餘到全職網店店主

廿多歲的Anna與Mandy不少共通點:熱愛繪畫拍照、品牌透過網絡起家,使用的網店平台,包括 Instagram(IG)、Facebook(FB)、品牌網站、Pinkoi及Etsy。二人都利用網店建立品牌知名度,並賴以手作工藝全職為生,亦先後加入Trial and Error Lab 場實驗室伙伴。

Anna的布藝品牌 Pursfu  起源於2012年,售賣皮革生活用品、護照套及客製化燙金字樣袋子等,「那時剛上大學,嘗試設計袋子,開設 IG及FB專頁售賣,再擺市集;後來專注以皮革製作筆袋 。」畢業後她當上設計師,工餘發展網店,發現網上銷售收入跟正職薪金打成平手:「開創品牌四年後,決定趁還年輕,全職做好品牌,轉眼已經兩年,還未想放棄呢!」

至於Mandy 的品牌 Mstandforc ,則提供西洋書法及水彩插畫相關產品及服務。品牌於2014年成立,先在社交平台分享作品,慢慢有人主動詢問,遂打開生意之門:「轉捩點是2017年我辭職到英國進修西洋書法,及後把品牌帶去海外市集,看到市場需求,就決定全時間投入其中。」她跟Anna最大不同,是在線上線下教授工作坊,並策劃個人畫展,走的是較藝術的路線。

新手網店彈起在於主題標籤

在品牌建立首兩年,二人在 IG 很快累積二千多個追隨者(follower),只因能從失敗中累積獨特的經營心得。Mandy起初會在市集不停派發卡片,讓人立即 like / follow 品牌專頁。Anna則先用大路的主題標籤(Hashtag),以為會令人找到她的作品:「初時不知怎樣寫,只用 #designhongkong #香港手作 #HONGKONGDESIGN之類。選擇太泛濫的主題標籤,原來吸引不到潛在客人。」

「試錯」一段時間,及後她發現了「關鍵字」(Google Keyword Search )這秘訣。例如一個小袋,產品名稱是「Bag」、「筆袋」、「手袋」、「包包」還是「收納袋」?她會先輸入合適的關鍵字,尋找近似產品的每月搜尋人數,然後選擇經常搜尋人數達二千至一萬的熱門詞彙,來寫進自己的主題標籤及帖文。Mandy補充,起初曾一直使用同一組受歡迎的主題標籤,「後來發現不能懶惰,每篇帖文都必須找出獨特地形容產品特點的文字。」

主題標籤(Hashtag )不是多就好,像 Anna這個「毛孩刺繡客製化服務」IG帖文,細心觀察會發現她把產品特質精準地描述。

照片不止靠執相

在網絡「有相有真相」的年代,網店未能讓客人觸摸實物,是故上載每張照片必須極高水準。Anna認為拍攝產品時可放在日常場景:「熱門的產品,又或客製化的寵物刺繡圖案證件套,可跟寵物一起拍攝,like / save 的數目會是平日的三倍。」她們常會帶作品去咖啡店及郊遊,有時又側拍工作實況,並偶爾以自己的背脊、手部、肩膀作模特兒,只為突顯產品用途,而非突出店主。

談到人人趨之若鶩的修圖及執相(P 圖),二人皆學習美術出身,卻不過度倚賴。她們多用手機拍攝,但只用簡單的執相應用程式。 Anna建議使用「Facetune」調節光線,Mandy 則建議「Snapseed」把構圖改變、抹除雜點及增加濾鏡效果,而「Canvas」則是做圖的好幫手。

開拓網上預錄工作坊

而令很多人更大感奇怪的是,自去年疫情來襲,二人的網店生意未有停步,反而業績穩步上揚,她們謙稱只是比從更著力開發新的網上服務。像Mandy去年就開創網絡西法書法及水彩畫課程,把錄好的網上課程傳給已付學費的客人,由課程設計、拍攝、剪接及後期製作,都獨力處理。

 

「其實一直想開預錄的網上課程,讓世界各地的人不受地域限制上課;並配備中英文字幕,學生能根據個人進度翻看。」去年2月下旬的第一波疫情來襲,促使她在同年4月推出首個預錄課程,報名人數竟相當不俗。至於用Zoom、Google Meets等網上直播教學,以及小班實體課程,她亦有兼顧,對象是習慣實體工作坊的海外及本地生;故此疫情期間她仍是不停教學。

開拓購物以外的網店體驗,Mandy目的在承傳工藝、拓展品牌知名度,並為未來鋪路:「希望人們在網店及市集認識我後,購買作品,繼而參與我的工作坊,或會再介紹新客人來。如此循環,不論疫情與否,都能儲下一班忠誠的客人。」

二人謙稱營運網店並沒什麼成功之道,只靠從失敗中嘗試,並持之以恆。相比數萬甚至數十萬個Follower的著名網店品牌,她們的小品牌以貼心的帖文及客戶服務,讓人擁有親切體驗取勝。而產品皆由她們親自創作;每賣出一件,不單是一宗交易,也是一次工藝交流,這才是留住客人的關鍵。

Mandy在Trial and Error Lab的工作間,能進行線下課程攝錄、線上直播課程或實體工作坊,令疫情時仍能讓品牌服務多元化。

(Text & photo/ Gi)

By Trial and Error Lab

突破機構轄下之共享工作空間,讓手作工藝師、設計師或多媒體製作人等,或社會實驗者使用,希望讓本地文創產業更令人看見。同時全力推廣Trial and Error 精神,設有「Trial Academy嘗試學院」課程及各類型實驗活動,冀望與年輕人一起尋找自己的職志路向,為城市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