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齡社創家介紹系列三:緣遇蚯蚓,創下環保推廣事業

銀齡社創家介紹系列三:緣遇蚯蚓,創下環保推廣事業

細閱只需 8 分鐘

文: Rena Lau
攝影及設計: Jenny Ma

環保創業得獎者

程麗霞(Cat 姐)在2017年,偶然的機會下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建立一個推廣「歐洲紅蚯蚓」以解決剩食的業務,當時她大約60歲。

剛開始的時侯,因為她參加的社區義工學習隊,組織了一隊十人參加低碳活動,並出席了其中一個有關歐洲紅蚯蚓的講座。這次講座令阿Cat對紅蚯蚓產生很大的興趣,也認識了兩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因緣制會,後來他們一齊參加了一個低碳創新的創業比賽。

該比賽首先有個起動訓練營在嘉道里農場以兩日一夜的形式舉行,一共有二十多隊的參加者,如果没有帶有想法的參加者,就可以加入其他組別,一起進行創業的項目設計。「我當時認識到做歐洲紅蚯蚓的朋友,覺得好創新,因為蚯蚓會吃掉廚餘,製造蚯蚓糞,作為天然的肥料,這個理念好吸引我」。Cat 本身也是環保人士,閒時會種植,也會購買有機肥料,例如雞屎肥等等。Cat 坦言一開始没有想過是創業,只是對歐洲紅蚯蚓很好奇,覺得它可以幫到植物。

Cat 原本是時裝製作人,會設計舞台和電影服裝,也開過工廠,管理過六十個工人,偶爾會幫人改衫。原本活動舉辦方的其中一位工作人員邀請她,參與另一個項目,嘗試造升級循環(upcycling) 的服裝設計。但Cat 拒絕了,她還是想做一些新的嘗試,於是開始和蚯蚓結緣。

在創業的試煉場上,Cat 與兩位在蚯蚓講座上認識的朋友,再加上另外三人,組成了六人團隊,決定成立一個與歐洲紅蚯蚓相闗的創業項目。隊員當中,只有Cat 一個是50+,其餘人士都是比較年輕,部分是專業人士,Cat 認為自己是負責進行實驗,試驗蚯蚓糞的成效和進行推廣。

一開始團隊的合作都算十分順利,半年來持續見面及開會,團隊嘗試在內地的養殖場進口歐州紅蚯蚓來港,更向漁農署申請進口許可。因為其中一個組員,養了六年蚯蚓,他比較熟識程序,結果成功進口蚯蚓,也製作了蚯蚓養殖箱。

團隊在比賽前,選擇了在中環農墟附近開設展銷站,嘗試售賣蚯蚓養殖箱,結果反應不錯,很多路人都有興趣,特別是外國人士。當日留下十多個顧客電話,作之後的跟進,賣了10個蚯蚓養殖箱。

結果,團隊順利贏得比賽,獲得五萬元奬金。

不過,在知道結果之後,團隊內部就出現了問題。本身最熟悉蚯蚓的伙伴要求拆伙,不想繼續合作了。原來團隊在合作的期間,出現了不少磨擦,比如如何分配工作、用錢的守則、利潤分配、人事關係等等,令組員覺得難以解決。結果,開始做到一些成績的團隊,一下子散了,只剩下四人。

但令Cat 覺得更驚訝的是,原來要得到獎金是有一定的步驟的,獎金必須用來運作那得獎項目。她坦言一開始不是為了奬金而參賽,所以没有留意到大會的要求。低碳創新的創業比賽中,評分類別包括:創新、可行性、團隊合作等。

團隊糾紛:營運上主要的困難

為了把項目營運下去和拿到獎金,要完成二十個任務,過程中又有團隊成員離隊,最後只有她和另一個組員繼續下去。「我感覺是大家一開始唔識,没有一條心行落去。」這是她認為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

過程中,團隊也試過設立一些利潤分配機制,按勞分配,誰付出了勞動力,就可以按比例分配開支和利益。但是始終都不能解決隊員中的磨擦。

現在,Cat的團隊只有兩名成員,主力不再是銷售蚯蚓箱,而是去不同機構舉辦講座和賣蚯蚓糞,也會售賣有機種植的樹苗。

隊員之間出現多次的衝突丶退隊等等的問題。合作上出現很多的磨擦,加上團隊的隊長表示不太知道如何解決隊員之間的衝突,令團隊的士氣下降。面對這麼多的問題,Cat表示没有後悔參與這個創新比賽,她仍然很喜歡和年青人合作。

Cat 認為不同年紀的人合作會有一些困難,例如年輕人比較缺乏經驗,很多時候要更多時間去試練;而較年長的人如果不肯聆聽和放手,就有可能會有各持己見、未能達到共識的困難。和年青人合作,則要懂得互相欣賞、看到對方的優點才能建立好關係。

對於未來,Cat 坦言這一盤生意比較難發展,要設計一個美觀的包裝,加上要處理蚯蚓糞需要很多時間,價錢又不能定得太貴,所以仍未想到一個較有利潤的經營方式,因此現時主要專注於教育推廣工作上。

Cat 認為一開始不知道要拿到5萬元獎金有這麼多條款,建議舉辦方如果再次舉辨同類型的活動,應該事先說明所有規則。但這些創業比賽對於有意創業的人有一定的幫助,例如有一些工作坊的培訓,有助於其創業的思維及令創業者更了解自己適合開創甚麼事業。

好學不倦,喜於創新

自從參加了創業比賽之後,Cat 變得更有自信,也引發了她對於環保的熱情。不斷去學習各種環保的技能。對於Cat 來說,養蚯蚓只是興趣建立的起步。在這短短幾年內,她學會了做環保酵母素,把果皮變成清潔劑和肥料;學會了種植盆栽蔬菜,再把蔬菜製作成美麗的花束;更學會了將廢物「升級再造」,製成精美的手袋和掛飾。Cat姐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環保循環鏈,更成為環保手作的培訓導師,把信息和手藝教授別人。

「我喜歡創新,學習可以推動自己向前進步。」這是Cat 好學不倦的動力。

By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DISI)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DISI)於2012年成立,為亞洲首間專注於社會創新的設計學院。肩負推動理大大學社會責任的角色,DISI矢志成為一所能夠在多方面啓動社會創新,改善社區與大眾福祉的領導機構。 DISI的使命為提供一個創新且以人為本的平台,前瞻(ENVISION)美好生活,連繫(CONNECT)熱心人士,培育(NURTURE)跨代實幹者,以集體智慧,推動創新並成就(INNOVATE and ENABLE)具影響力的實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