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有趣的撰寫申請基金服務計劃書的交流

記一次有趣的撰寫申請基金服務計劃書的交流

細閱只需 7 分鐘

上月底應明愛專上學院邀請,為修讀兼讀制社工課程的百多位學生分享撰寫申請基金服務計劃書的進路與經驗。由於課程性質關係,同學不乏在社福界工作的同工,在畢業後就準備在社福事業上更上一層樓,他們對我們內容的回應和提問,造就了一場有趣的問答交流,也值得記下跟此欄的讀者分享,作個記錄。

其中一個同學們最關心的課題,是關於寫計劃書申請的初心,有同學就提到為了「保到現職同事的飯碗」而去寫計劃書的痛苦,除了有時會感覺「為寫而寫」,也難以遊說基金贊助者或機構的支持;即使資助方有機會繼續支持計劃,也會嫌新計劃社創不足。同學續指有時為了讓資助者覺得有新意,勉強自己及同事加入一些計劃「沒有做過的東西」,結果不單令大家覺得辛苦,資助者看在眼𥚃也覺得不太對辦,只差有出聲還是噤聲算了。

同學的經歷,我們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也曾經歷過,後來發現回歸服務需要及服務對象的需要與福祉有多大程度已被照顧這兩大課題,是撰寫這類延續計劃最重要的步驟,亦只有重歸「初心」,當現時或潛在新資助者提問時,我們先可以隨時隨地及有信心回應他們的關切。回歸初心也令我們在服務前線檢視及了解服務對象當前的需要,有助我們構思是否需要及如何在現有服務中加入能來多更大服務成效的新元素。例如我們的特殊教育需要服務,在第六年第三個服務計劃,就額外加重家長教育元素,協助服務對象家長成為身心健康及自在的家長。

另一條問題也是關於初心的問題,是關於平權工作能否吸引資助。同學提到她們機構的性別平權倡議工作很難捕足到資助者眼球。我就大膽的提出我的觀察,指出我們做倡議,其實甚少甚至沒有努力去建構或組織我們「初心」的內容,因為以為那些我們眼中的基本原則是大道理,一講人人就明,但可惜現實並非如此。例如談性別平權或傷健平權,內𥚃已經包含大學問(如「合理遷就」這議題),所以即使是基本原則,如何理解和推廣,是要花時間同力氣去處理。

我們機構在抗毒教育上的「初心」,是我上任以來,一直花時間同努力,去跟同事們一路傾一路建構,由基本講令服務對象在抗毒與健康生活模式的「知識、態度、行為、習慣」改變,到由「健康的社會決定條件」(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角度出發理解為何人會有健康風險行為或忽視自己健康,再到在同事團隊中提倡內部對「健康不公平」(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inequity)的敏銳度,再去到相信社會上每個人都可推廣為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去締造有利條件去回應健康公平,用了差不多兩年。現時我們的資深同事,去到跟資助者或工作拍檔商談,都可以基本講到這套價值,也令人明白抗毒教育就是以健康為中心(health-centred),不單止只是講「take 嘢衰硬」,「可一不可再」如此簡單。

當然有一些資助者會認為,平權或抗毒教育議題,本身有平機會及禁毒處等政府部門或法定機構去推動,為何要他們重覆投入資源去支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回到「需要評估」的功夫,讓對方了解到現時未被關顧但又好重要的社會平權狀況,利用社會人口數據、海外進路、跟潛在服務對象交談,再透過make sense of the data(可以向Kai Chi Leung 梁啟智 申請報讀他的自由人學堂學),去教育你們的游說對象。

另外同學重點關心的實戰問題,是關於遊說及推介自己想法(pitching),這個課題如要認真談,就得開多一堂去讓同學去學去試,但在短短的問答環節,只能直接簡單提出個進路的精髓,就是由遊說對象角度,去思考他們要聽的內容,而不是勉強把你成件事,壓縮到你所得的演說時間。我也提到基本的pitching內容,主要是回答以下三條問題﹕

  1. 你見有有何社會需要?
  2. 所以你會構思哪個進路及其基本內容?
  3. 同了以後會有何改變及影響(impact)?

在短時間的pitching環節答到這些問題,這基本已經足夠。不過我都明要做到是好困難,我和同事都是不斷從經驗中學習。

同學也問到如何避免引起資助者在考慮申請時,會提出並糾纏於尖銳的問題。其實這情況,正是反映資助者對項目感興趣但他們有猶豫。我意見是別怕這些提問,反而要冷靜聆聽,再了解資助者在問題後面的憂慮,嘗試釋除他們的疑慮。其實這類情況,在機構嘗試開拓創新服務時好常見,對方沒有提問我反而更擔心。

當晚的分享,題目是Practical Tips for a well prepared application,但我和同事在結語提到,充份準備也不一定成功,CDAC也有不少令人失望的經歷,但這些失敗,正正是另類指南針,指示我們自身努力以外的其他外在因素,有助我們了解同正視機構及團隊現時的限制。我們由失敗經驗歸納所得,其中一個是機構知名度不足(如本身的機會由大機構得到),及服務太傳統未夠創新。前者令我哋加快思考品牌建立的工作發展,後者刺激我們去準備推動科創健康教育,也有幸有兩位隊友願意挺身而出,在機構資助下接受科創社工學會 Society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 Social Work的培訓,也約定對方聖誕檔期再交流。

By 黃子瑋 (Keith)

對生活細節至社會現象好奇,喜歡提問,尤其關注房屋及醫療議題,令經常被問問題的太太視為「煩膠」。本身修讀政治與行政學出身,從事政策研究,也曾任職本地及國際組織傳訊,中間跑去讀社工。 Keith現為一間從事抗毒健康教育及預防吸毒服務的自資機構總幹事,由推動機構發展、與政府交流、了解抗毒戒毒以至健康教育新趨勢、撰寫計劃書取得營運撥款、到機構行政及人事管理,以至兩個服務單位維修也得參與,累積不少跌撞經驗,也正領略與董事會和同事們在「新常態」下合作打併創新天的心得。 工餘時除了擔任與與劏房相關的民間聯席團體義工外,Keith的興趣由飲食、動漫,到社福實踐研究(Practice Research)、社會影響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及循證為本實務(evidence-based practice),近年也嘗試結合上述各主題,在自己臉書打字,或跟友好吹水,與同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