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2.0 – 摸得到的銀包

種子實驗2.0 – 摸得到的銀包

細閱只需 6 分鐘

撰文:黃淇
 
梁雯蕙(Comma Leung)手上拿著一個外觀平凡的銀包,把銀包打開來,卻會發現內裡暗藏乾坤——銀包中間有一塊量鈔的「尺」,只要把鈔票放在尺子下,就能靠不同的刻度摸出鈔票的面值。數年前 Comma 成立「無事無事研究所」,為視障人士設計了這個「摸得到」的銀包,引來廣泛好評,設計甚至拿下多個大獎。
 
訪問期間,Comma 臉上一直掛上笑容,眼睛擠成了一條線。她說想透過設計,去解決更多殘疾人士生活上的難題,正如她工作室的名字一樣,「Mosi Mosi」,諧音「無事無事」——沒事的,任何困難都能解決,一切會好起來。
 
Comma 於 2015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視覺傳意系,銀包的起源,要從她畢業作品說起。她向來身體欠佳,故畢業作品打算以健康為題,花了半個學期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況,到頭來卻發現一堆數字毫無意義。後來,她再花了一段時間尋找「健康」的真諦,才發現健康來自快樂,而她的快樂之本,來自助人。最後,她決定針對殘疾人士開展計劃,「市面上為殘疾人士的設計不多,始終以賺錢角度來說,為殘疾人士設計產品未必最牟利。」

與視障人士偶遇成契機

決定了目標,接下來就輪到資料搜集。一次,她搭地鐵遇到一位視障人士,抱著好奇心下,跟隨他走了一段路,在短短的時間內,視障人士的不便已深深印在她腦海中,「他會踏空了梯級,有時會撞牆,甚至差點衝出馬路。」最後她鼓起勇氣,上前向該位視障人士搭話,解釋正在進行的計劃,獲得對方邀請到盲人輔導會參觀,「後來我認識到另一位視障朋友潔瀅,我們有幾次外出,她經常問我,『Comma,這張紙幣是多少錢?』我發現,原來辨別紙值對他們來說是個困難,我便捉緊問題去研究。」
 
日常生活中,視障人士有專用的量鈔器,協助他們辨認紙值,「但需要特地帶多一件物件外出,不是太方便。」後來Comma想到,可以在銀包中融入量鈔器設計--在皮製的銀包上,加入一塊「樓梯級」型刻度的夾層,由於不同面額的紙幣闊度不一,用家只要將紙幣垂直貼靠夾層邊緣位置,再用手摸一摸刻度,便能辨認出鈔票的面值。Comma說,視障人士可藉此確認紙幣的面值之餘,也能減少被騙的的風險,「出街的時候,他們不再需要去問人這張紙幣幾錢,這也關乎到自主及尊嚴。」

一個銀包解決難題

後來Comma找來工廠生產1,500個視障銀包,並與視障機構盲人輔導會合作派發。當時視障人士的反應熱烈,銀包轉眼間已全部送出,「他們收到銀包反應好熱烈,甚至有人鞠躬多謝我。可能他們有份被受尊重的感覺。」
 
派發銀包的計劃暫時告一段落。畢業後,Comma 沒有當上平面設計師,反而在研發銀包的過程期間,為她開啟了一條與別不同的道路。她成立了「無事無事研究所」,有不同社福機構找她合作。去年,她參加理大 Good Seed 計劃獲得社創基金資助,令她可以額外生產多500個視障銀包,送給有需要的視障人士。她又與不同殘疾人士一起創作藝術品,如與自閉症人士畫畫,其後將作品印上月餅包裝;如近日與耀能工場合作,縫製布口罩套推出市面。
 
Comma 說,「無事無事研究所」的未來願景,是希望與不同的殘疾人士合作,發揮他們的潛能,藉由產品讓更多人知道,看待殘疾人士不只得一種眼光,「他們不只是在工場天天入信封,每個人都有好多可能性去發揮,只不過要找個方法,將他們潛能發揮出來。」她笑著說。
 
設計不需要花巧,講求實用性,是 Comma 的設計理念,也是「無事無事研究所」的初衷。
 
『Mosi mosi』等於中文諧音的『無事無事』,即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好,都不太需要擔心,正如銀包一樣,用完這個銀包就不太需要顧慮什麼。」Comma 露出招牌笑容,眼睛再次瞇成一條線。

此文轉載自 種子實驗 2.0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