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Innovation 系列來到最後一版,由打破思維界限的行走咖啡杯、到乘載孝心的鑽石的士、以及用家出發的小藥盒。全部都源於一份不甘於現狀,想要更好的 “貪婪”。
人類文明能愈來愈前進,由地面到太空再到元宇宙,其實也是源於這份想要更好的念想,而且是想人人都好的念想,命運的共同體。
個人或一小撮人有這個想法不夠,還要組織及國家的推動。今次作為壓軸篇,我打算用香港一家NGO 推動機構內創新的例子,解鎖社會組織在管治上推動創新。
九月底的一個星期,我做了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工作坊,為一家以青少年服務為主的機構,進行了一個310人的社工創新工作坊。一個下午三小時,310人,我和團隊一行12人,將社會創新的最精要神韻透過極高互動的形式讓每名參加者從快樂中學習。我不打算說太多那是什麼神韻,和什麼形式。有閱讀前六篇文章,大概已經掌握一些重點,至於什麼形式帶出,也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個經驗卻讓我深深體會何謂具創新因數的機構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