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由回收開始

循環經濟由回收開始

細閱只需 6 分鐘

傳統的經濟是直線模式,亦即以「採取-製造-棄置」作為生產和消費模式。但在全球氣候變化引致無數天災,大大影響人類生活的情況下,近年興起了「循環經濟」新模式。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循環經濟中,資源被使用,但沒有被用盡。通過在使用期間和生命周期結束後對產品、組件和材料應用適當的策略,企業可以把資源保留在生態系統中。循環經濟確保我們能夠轉向資源節約型和有利可圖的全球經濟,並繼續為人類帶來可以脫貧的經濟增長,同時減少傳統經濟型,即以提取原材料、製造、使用,最後焚燒或堆填的模式。反而採取循環經濟模式,才不致令地球資源緊絀。

在香港,一間初創社企 V Cycle 正以循環經濟為目標進發。V Cycle是代表Virtuous Cycle ,亦即「良性循環」。根據其聯合創辦人史濟民 (Eric Swinton)所說,V Cycle不單回收廢物,再造成設計精美的物品,延長資源使用周期,他們更聘請拾荒長者為員工,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與穩定收入。此外,V Cycle更透過一系列的教育計劃,希望培育下一代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獲Kiehl's邀合作 漸上軌道

2017年成立的V Cycle有兩位聯合創辦人─Eric與Cherie。Eric是行政總裁,擁有豐富的環保產品開發與市場發展經驗;而Cherie則是首席教育官,負責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計劃。除此之外,他們更有一位非常資深的環保產品設計師Scott Edwards。

社企成立之初,尋找客戶非常困難,因為普遍來說,客戶均認為回收廢物的公司應該免費提供服務。他們並不了解回收廢物其實亦有成本。因此Eric經常參加可持續發展座談會與相關活動,不斷教育公眾相關的環保概念。

V Cycle成立約一年後,著名護膚品牌Kiehl’s主動聯絡V Cycle合作回收計劃,成為其首個客戶。Kiehl’s除了呼籲顧客回收護膚品塑膠樽,更為顧客提供獎賞計劃,當時嶄新的合作計劃引起了傳媒的注意,令V Cycle開始為人認識。之後L’Oréal、L’Occtaine與Lush等品牌亦邀請V Cycle合作發展回收計劃。

由於V Cycle的回收概念與環保價值觀受到不少品牌青睞,社企運作亦逐漸上軌道。

廠房五臟俱全 聘拾荒長者

最近剛好有機會參觀V Cycle位於屯門的回收廠,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廠房分成回收物品揀選區與產品製作區,安全措施妥善。廠內一隅更展示了循環再造製成品,當中包括設計精美的風褸、雨傘、環保袋及器皿等等,令我愛不釋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甫進廠房,迎面而來全是笑容滿面的長者,他們剛剛完成會議,正準備開始工作。見他們投入工作之餘,亦有傾有講,形成一個小社區。原來他們全是拾荒長者,年齡介乎60多至80多歲,每個人都精神奕奕,令我不期然想起時代周刊早前一個封面故事,指出將來人均壽命有機會高達120歲。由此推斷,60歲也只算是中年人士。

對長者愛護有加的Eric每天為所有同事安排免費素食午餐,原來他信奉佛教,特別請人為員工烹調素食,難怪員工個個笑逐顏開。

看到V Cycle現時人才濟濟,還以為他們一帆風順,原來他們亦曾遇上不少經營困難的時候。作為社企,無論在財力或人力資源上也十分緊絀,例如供貨商一般要求他們立刻付款,但客戶的付款期有些可能長達90天,當中也會令到他們現金流出現緊張的情況。還好現在客戶逐漸增加,現金流情況也有所改善。至於拾荒長者的薪酬,原來是由利希慎基金會贊助18個月,目標是讓V Cycle有能力自負盈虧。

冀10年擴至18區 教育下一代


當問到Eric有關V Cycle未來的發展大計,他表示正值環保署年底即將推行垃圾徵費,早前亦推出綠在區區的回收計劃,相信市民對循環經濟以及環保回收的關注度亦有所提升。Eric希望在未來5至10年能將屯門的回收廠擴展至18區,全面發展循環經濟,亦讓每一區的拾荒長者在安全的環境下工作,並且有穩定的收入。而最重要的是發展環保教育,為小朋友灌輸循環經濟的概念,讓他們養成環保習慣,為地球減少廢物,延長資源的生命周期。本人非常期待在每區均可見到V Cycle的蹤影,以及笑意盈盈的拾荒長者。

此文轉載自《信報》《經管錦言》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陳慧鈴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循環經濟由回收開始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