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質素、地方感及幸福感

地方質素、地方感及幸福感

細閱只需 4 分鐘

地方質素

要設計一個健康、社交豐盛、有經濟活力和能包容所有人的地方,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概念:親生命性和相與性 (表1) 。

親生命性是指我們對自然的先天親和力和依賴性。在大自然進行體育和休閒活動,能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 (Guite, Clark and Ackrill, 2006)。人與自然環境緊密接觸,例如綠化環境、觀鳥、水景等,我們將減少精神疲勞,降低壓力水平,改善心情和心理健康 (Pretty et al, 2007, p.212)。

相與性是指空間在配置上鼓勵鄰里居民進行社交和人際互動 (Naghilo and Falahat, 2016)。這些空間可以是讓人可以集體使用的易行的社區、休憩空間、地區市集、社區花園,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地方感和對地方的歸屬感(Leyden, 2003)。因此,高質素的地方就是那些為其用戶帶來更多好處的地方。地方質素對人們的地方感至關重要。

地方感

地方感是我們與地方的聯繫。我們會傾向使用可以接觸自然、社交互動、及滿足我們日常需求的地方。但是,如果一個地方環境惡劣或衰落,我們可能會迴避使用它。我們在一個地方的生活經歷往往塑造我們的自我認同,並影響我們對地方的依賴感。如果我們與某個地方的聯繫是正面的,我們可能會逐漸喜歡它,甚至為它作出犧牲。否則,我們可能會感到沒有保障,甚至會患上精神疾病。地方感的概念可以透過三個面向描述:認知上的地方感、情感上的地方感和行動上的地方感(圖6及表2)。

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快樂,滿足和豐裕的經歷,通常代表高質數的生活。幸福感的概念已從首要關注快樂或享樂主義的傳統(Fordyce, 1988),發展到包含更多的層面,可概括爲三個範疇,即情緒幸福感Fullilove, 1996)、社會幸福感(Ryff and Keyes, 1995)和心靈幸福感(Keyes, 1998, 2006)(圖7)。

Keyes (2009)將14個項目組構成一個衡量表,以定量方式評估個人的幸福感。這些範疇結合並構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徵狀,包括「振作向上」、「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以至「頹廢萎靡」。

幸福感對於現今社會尤為重要。雖然非物質的條件深深地影響著每個生命,卻一直為人忽視。擁有豐盛的物質不等同擁有幸福感,但是幸福感卻是健康體魄不可或缺的因素 (Burton, 2015)。

這些定義解釋了強烈的地方感對我們的幸福感的重要性。親生命性和相與性的空間使我們能夠發生偶遇,增加積累社會資本的機會,建立正面的關係,合作改善社區,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環境的掌握,對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小結

如果我們共同學習根據可持續發展目標及新城市議程去建設社區,我們就可以建立親生命性和相與性的高質素地方。這些過程和結果將增強我們的地方感和幸福感,是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基礎。我們如何能夠將這些概念付諸行動,建立三合一(環境可持續,社會公正和經濟繁榮)的社區呢?

版權:香港中文大學

本著作係採用姓名標示 4.0 國際授權。欲查看本授權條款副本,請到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或寫信至 Creative Commons, PO Box 1866, Mountain View, CA 94042,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