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 #5:鬆一鬆 腦袋要放空

種子實驗 #5:鬆一鬆 腦袋要放空

細閱只需 6 分鐘

只要上網隨手一查,就會看到不少與港人精神壓力爆煲、抑鬱比例冠絕全球等精神健康相關的報導。但明明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卻偏偏被人忽視,以為壓力大是因為「唔捱得」,情緒低落是因為「睇唔開」。科技大學學生陳棨豪(Hercules)就身體力行,推出手機程式幫助及鼓勵大家留些時間給自己,放空又好,發呆也好,總之要關注一下自己的精神健康。

關注精神健康 要治標又治本

究竟何為精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就指精神健康是指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潛能,能夠應付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壓力,可以做到有生產效益的活動,如工作,並能為社會作出貢獻。健康是一個全面的概念,不單單是有病或沒病,而是個人能否從人際關係中得到滿足、有完滿的結果和有能力去適應、改變和應付逆境。精神健康可以令人思考、溝通及學習,讓我們的情緒得以成長,並賦與我們反彈力及自尊。

Hercules一直都對精神健康及情緒輔導有興趣,中學時已經接觸心理學,數年前接觸催眠治療,並取得註冊催眠治療師資格,開始為身邊的朋友擔當催眠師。他聲稱自從學習催眠後,自己病痛少了,病的時候亦懂得舒緩自己的症狀。「一對一的治療很有用,但香港人太多了,我想找一個更有效率的方法。」於是他開始和朋友研究注入催眠和心理治療理論的手機應用程式,希望幫助用戶舒緩壓力,提升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其實Hercules抱著這個企劃已經嬴過不少獎項,而且參加了兩次好薈社的比賽,第一次失敗後他再接再厲,反而讓他認識到現在的伙伴並取得資助。「我慶幸第一次拿不到基金,因為人真的最重要,是錢也買不到的。」在第二次的好薈社活動中,Hercules的想法吸引了部分新成員組成現在的團隊,有負責程式的陳智軒 (Samuel)、以及負責宣傳與文書工作的林津瑜 (Iris)、鄒樂衡 (Polly)和曾皓筠 (Agnes)。他們都對情緒健康有很大興趣,經歷過心情高低起伏,覺得人是需要學習放鬆,回歸自己。Samuel亦曾研究過催眠,習慣在睡前做催眠,認為能幫到自己的狀態管理。而Iris就指學校一到考試季節就看到圖書館充斥著人群,很多人都有失眠問題,但面對著問題不是去尋找解決方法而是吃藥,根本就治標不治本,其實最應該是在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癥結。

現在程式經歷過無數次嘗試與失敗以及團隊成員的轉變後,終於上了軌道。程式暫時有兩部分,一是Hercules自己設計的手指小遊戲,因為不同論文及研究結果顯示緩慢的手指活動,可以令人放慢身體節奏,幫助用家放鬆;第二部分就是錄音,幫助用家放鬆入睡,並且每天有不同的錄音。他們非常著緊用家的意見,訪問期間都不停地回覆用家的查詢。Samuel指有用家的意見便會知道他們想要甚麼,會落地很多,往後的決定都可以配合市場需要。「其實外國有很多類似的程式,還有很多人用,只是香港沒有廣東話版本,而做催眠都是用母語最好。」Hercules說要把英文的用字變成廣東話是很大的一個挑戰,首先要傳神達意又要押韻,可以選擇的詞彙會較少。在新團隊努力下,程式多了傳媒報導,多了人認識,Agnes說要學習包裝,繼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畢竟很多人還是覺得你講精神健康就等於是有病,有很多誤解和抗拒,需要做些教育。」

現在大部分成員都還是學生,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程式呢? 「我當是事業般處理,雖然未必可以發展成事業的規模。」Hercules笑道。其他成員都覺得能聚到一個團隊一起向同一個目標工作很難得,特別是最新加入的Polly更是認為要在讀大學最沒有成本的時候去闖一下「是否每一個學生都只是想著要打甚麼工?應該要想下可以創造甚麼價值出來吧。」Hercules認同最重要都是要創造出價值,他很希望可以將香港變成一個快樂城市,香港人可以輕鬆一點,讓留白成生命中的色彩。「其實所有事情都有其優先次序,會堅持這個企劃直到我最找不到方法去做為止。」

說穿了,人生就是一種選擇。

Good Seed畢業團隊:Void
撰文:柯詠敏、羅坎、阿島、伍嘉瑩、石嘉俊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 Void Facebook

此文轉載自 種子實驗 : 一群社創青年的紀錄 

種子實驗
1) 故事+科技 邊玩邊培養正向心理
2) 觸感科技「看」見創作
3) 為都市人尋找出口
4) 溫室小花與婦女們的充權之路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