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第三波疫情過後,疫症漸漸受控,「大家習慣了戴口罩、量度體溫及洗手,逛街、去市集的信心大增;於是我們重辦市集,並做好防疫措施,檔與檔之間放置屏風。」但他觀察到,人們在市集的消費模式,跟過往略略不同:「失業率高企,客人消費審慎了;但願意來市集的,都是支持本地工藝的有心人。」
是故他跟拍檔競業,由 10 月開始,幾乎每個週末都舉辦不同主題的「LIFE MART」市集,希望擺檔的手作工藝師「密密賺」,積殼防饑。競業亦指出,因今年大半年沒有市集,9月打後報名參與市集的手作人大為踴躍,工藝種類也更多元化,「從前市集只集中於布藝、皮革、木工、書法、插畫等,最近報名者有六成是新品牌,也出現少見的噴漆、Laser Cut、3D打印等工藝;對客人來說,一定多了新鮮感。」對文創界來說,更帶來久違的新氣象。
的確,只要做好手藝,並把早前Work from home鑽研的新工藝新作品,「睇準時機」放到手作市集,定能為客人帶來耳目一新之感。
故此在 10月份的市集,競業就曾錄得超過一萬入場人次:「應該是大家都『餓』了很久,太想逛市集了。」 雖然檔主的營業額或許追不上疫症前,但競業與 Brian 都會花盡心思構想新點子,務求帶旺氣氛及人流。「例如早前大家不太開心,10月1至2日那次市集就以『負能量』為題,並舉辦『負能量運動會』、『療心空間』等創意活動,希望人們來市集不止消費,也能釋放負能量。而11月尾的《分手展覽 3.0》市集,在『分手展覽』之外,更在兩個地方同步進行,讓不同活動連貫兩邊,務求打破市集場地的限制。」競業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