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2.0 – 小手袋大時代 工業4.0下的在地設計

種子實驗2.0 – 小手袋大時代 工業4.0下的在地設計

細閱只需 7 分鐘

什麼是好設計?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大多追求創新、美觀、實用,更重要是性價比夠高。但從許淦壹(Sky Hui)身上,設計也可實現更宏大的追求,從生產過程到所選物料、採用技術、人的勞動方式,通通都可以實踐設計師的理念,甚至是對時代的回應。他在Good Seed所做的計劃Link the Unlink,就是他實踐其設計理念的一個嘗試。
 
這天,Sky Hui相約我到位於荔枝角的Innospot做訪問,這裡本身是一個共享工作空間,亦是Sky Hui的設計基地。他在2017年參加Good Seed並創辦Link the Unlink,讓失業或就業不足的人士參與製作他設計的手挽袋和木相機,讓他們學習手工藝,同時得到工作機會。可是,設計師的任務不是設計好作品就足夠了嗎?為何要將生產過程連繫到弱勢人士?Sky Hui認為,這是對於世界進入「工業4.0」時代的回應。

工業4.0或致裁員潮?

所謂工業4.0,即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智能科技和網絡技術創造出虛實融合的製造產業,大大縮短客制化的成本,擺脫以往大量製造、大量販售相同款式產品的商業模式。「現在連大品牌都走小眾市場,即代表不再是大量生產,並且用多了電腦或機械以保持產品質素。這意味著很多人被裁員。」Sky Hui認為,大公司改變經營手法將影響很多人的生計,例如年長人士、單一技術人士容易遭市場淘汰。「有些人力資源就會走出來,他們都仍然要找工作,可能會做些更簡單的工作,但我們是否可以讓他們找到更有趣、更有滿足感的工作呢?」Sky Hui補充。
 
其次,客製化生產模式看似能擺脫以往大規模生產模式造成的浪費,是否就一定更環保?理想地,在工業4.0下,企業能夠對準客戶需求而生產,減少過剩產品,達致減少浪費資源,更加環保。對此,Sky Hui持觀望態度:「如果在工業4.0下,企業連環保都控制到,是非常無敵的,不過仔細想想他們所說的環保,又是否真正的環保呢?」但作為一個獨立設計師,至少他願意以身作則,做出真正環保的作品,「我盡量想用一些可持續性的物料,甚至是升級再造(upcycling)的物料。」他所設計的手挽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地設計 連結弱勢

在電視古裝劇中,我們常常都看到犯人被發配邊疆時戴著枷鎖,Sky Hui設計的手挽袋,靈感意外地正是來自那種枷鎖,「我的概念就是,如果這個枷鎖不扣在人身上,而是扣在袋上,是否可行呢?於是我用紅酒箱的木,或其他從事設計行業的朋友多餘的木料,製作出木枷鎖。枷鎖上有4個孔,只要找一塊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布,例如你用過但已洗乾淨的床單、窗簾布、外套、防水布、檯布,最好是棉質或尼龍。將布穿過枷鎖就已成為一個袋,再加上手工皮革製成袋帶,就完成一個手提袋。」Sky Hui娓娓道來他的設計細節。設計用料除了環保,還非常在地。他所使用的皮帶,是來自本地屠牢的牛皮;他還想到,如果用棉質布料,可以加上天然蜂蠟防水防污,他還特地向本地蜂農購買蜂蠟。
 
好設計自然有人欣賞,手挽袋曾在美國獲得兩個獎項,在去年本地舉辦的零碳創新提案戰中亦奪得最佳零碳創新獎。而更重要的是,由於手挽袋的設計精簡,整個過程都可以DIY,製作門檻不高,令它可以成為Sky Hui的橋樑,連結社會弱勢人士,為他們帶來就業的機會,成就了Link the Unlink這個計劃。過程中,Sky Hui經過朋友介紹,認識到基督教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並與對方合作,讓他們的傷健會員參與製作手挽袋,「他們都很好,負責laser cut的朋友是青年人,多數手部曾有傷患;負責處理皮革的也是傷健的朋友,他們全部都很專業,是人才,只不過難以應付主流工作。」Sky Hui說。

十年以來不忘理念

在Link the Unlink之前,原來Sky Hui在設計路上已走了好一段時間。2008年,由於家人有事需要他照顧,他完成英國的碩士課程後不得不返回香港,那時正值金融海嘯。他留意到升級再造開始在香港萌芽,大家一窩蜂去做,但似乎又做得不夠好也不可持續,於是也嘗試參與其中。他讀跨媒體出身,本身對物料、技術、藝術也有敏銳觸覺,於是想到將廢棄木材、鐳射切割、攝影共冶一爐,設計出一部升級再造的木製相機,開啟他的設計之路。由相機到手挽袋,一走就超過10年,目前他還有數個作品準備面世,而所有作品都反映他的理念︰「我想我的重點在於人本與環保這兩方面。我希望利用可持續的產品或作品,去建立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良好關係。」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