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3 月 By 莊國棟 (James) blogSDG12-負責任的生產和消費, SDG14-海洋保育 當我說海洋廢物,我想說的是……生活的故事 當大家說海洋廢物,通常會聯想到這些廢棄物質如何持續影響我們的海洋生態:分解的年期有多久,或者海洋生物會受到怎樣的傷害云云。這些環境科學資訊都是很有質素的公眾教育材料。我在人學類的訓練中,開始探究物件與人類文化的關聯。人類學家Mary Dou... 了解更多
22 3 月 By Wendy Au 泳桐 blog疫情 強制隔離「侵犯」人權? 公共衛生中 個人主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 對於一個從外地回港接受自我隔離14天的港人來說,相信這個隔離要求絕對是合理的。畢竟,香港較為安全正是有賴於醫護的付出及港人的自律。作為回流 的一員,怎可以令自己成為「生化武器」?然而這個合情合理的的要求,在西方公共衛生研究竟然是一個有爭論的... 了解更多
21 3 月 By Good Seed 好薈社 blogGood Seed, 社企, 社企故事, 社會創新 種子實驗 #3:為都市人尋找出口 相信不少香港人都已聽過PokeGuide這個玩味十足的名字,這個手機app專為忙碌的都市人在乘搭地鐵時爭分奪秒,讓用家預先找出最接近指定地鐵站出口的車卡及車門位置,一到站一開門,便可用最短時間抵達該出口。社會創新不只講求創新,也重視解決社會... 了解更多
20 3 月 By 小善 blog弱勢社群, 照顧者, 疫情, 社工, 社會服務, 西貢 莫因善小而不為 抗疫第七週,好不容易開始逐步回復面對面的直接服務,以舒緩弱勢家庭的困境。可惜,連日「破記錄」的確診個案,恐怕令「盡快全面恢復社會服務」的目標再添變數。作為社會工作者。我們深深明白到弱勢社群的「抵抗力」及「復原力」是最弱的。這次疫情亦再三印證... 了解更多
19 3 月 By 周韻芝 (Joyce) blogSDG13-氣候行動, 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疫情 大流行與氣候行動 自去年12月,新冠狀病毒在中國爆發,數月過去,疫情不減,還演變至全球大流行,嚴重影響經濟活動 -機埸泊滿了不知何時再起航的飛機;熙來攘往的街道變得蕭瑟;燈火通明的商場調整了營業時間;街角排滿了等候多時仍未有乘客的的士;物流業少了商品往還而大... 了解更多
18 3 月 By 中大社創志 Cubic Zine blog中大社創 哈佛傳染病專家Paul Farmer 以人類學心思推動窮國醫療發展 某日來到長沙灣的「夢創成真」工作空間,與仁人學社團隊見面,席間介紹了中大新成立的社創平台SoCUBE,以及「學人」搞社創的內容策劃。一向點子多多的仁人學社首席創新顧問羅偉鴻(Freddy)立即搶白:「那麼你們一定要介紹哈佛教授Paul Fa... 了解更多
18 3 月 By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 CIIF blogCIIF, 照顧者, 社會資本 人情味‧NET: 姊妹同途 「在這裡,大家都可以放下包袱,暢所欲言,不怕家醜外揚。這裡沒有歧視,沒有排斥,只有關懷與支持,以及一班好姊妹跟我同行。」義工Wendy是單親媽媽,初搬到上水時,人生路不熟,加上要獨力照顧過度活躍的兒子,生活壓力之大令她透不過氣來。為了減壓,... 了解更多
17 3 月 By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 CIIF blogCIIF, 社會資本, 義工 人情味‧NET:「築」得到的幸福 「『建‧祝 Build & Wish 』,取意是透過建築為他人送上祝福。」建‧祝義工隊義務主席阿軒娓娓道出其團隊名稱的由來。 本身是建築業導師的阿軒一向熱衷當義工,四年前找來一班學生成立建。祝義工隊,以「群策群力、互相配合、謹慎行事... 了解更多
16 3 月 By Good Seed 好薈社 blogGood Seed, SEN, 書本, 社企, 社會創新 種子實驗 #1:故事+科技 邊玩邊培養正向心理 最好的親子活動就是故事時間了,因為不少研究都顯示和小朋友講故事可以增強想像力、訓練專注力、培養情緒教養、學習日常生活知識和增進親子關係。所以陳浩升(Ernest)就聯同正向心理學研究員一起推出香港首本運用3D虛擬AR手機APP培養小朋友正向... 了解更多
16 3 月 By Good Seed 好薈社 blogGood Seed, SEN, 社企, 社企故事, 社會創新 種子實驗 #2:觸感科技「看」見創作 藝術,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並不會特別渴求。但藝術是有撼動人心的力量,可以打破時間、地域和文化界限,滋養生命。然而,對視障朋友來說,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體會和感受不同藝術品帶來的震撼,所以Rico Chan就花了修讀博士的五年時... 了解更多
13 3 月 By 中大社創志 Cubic Zine blogSEN, 中大社創, 社企, 社會創新 「學人」開社企伴「星孩」 蘇詠芝 : 心理學讓我尋回讀書的意義 「你們要不要咖啡?」我們約了蘇詠芝(Catherine)教授早上10時見面,可她一大早就傳來貼心訊息,盡顯其心思細密一面。但凡事總是一銀兩面,她在訪問中坦言,自己是個「過度敏感」的人,喜歡心理學,卻因太容易「上心」個性,最後頭也不回,放棄當... 了解更多
09 3 月 By 黃田麒 (Nicholas Ooi) blog嶺南大學, 長者 小舞動,大改變 還記得2010年,我剛剛加入嶺南大學,每天早上進入校園,在前往辦公室途中都會遇見一班老友記在嶺南大學永安廣場鳳凰樹底下耍太極拳。身為一個初來香港報到的馬來西亞人,見到這一幕,我都會不經意放慢脚步,欣賞他們的練習。不久後我便加入了他們,並運用...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