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 2.0 -「摙香樓」用香料凝聚少數族裔:他們不只是被照顧的一群

種子實驗 2.0 -「摙香樓」用香料凝聚少數族裔:他們不只是被照顧的一群

細閱只需 5 分鐘

撰文:阿緒
 
走在大角咀街道上,不難發現這間看似是廚藝教室的工作室——櫥窗邊擺放著一罐罐香料,以及中央的木頭工作椅,鄭志堅(Max)早在裡頭,正在盯著電腦埋首製作「摙香樓」的宣傳文案。
「摙香樓」為Max跟朋友盧劍雄(Johnny)於2018年成立的社企,期望培訓少數族裔少女和婦女學習製香,繼而擔任工作坊導師及助理,讓她們賺取額外收入,發揮所長。Max認為,社會仍視少數族裔為弱勢、單純的「被照顧者」,但他希望他們在「摙香樓」能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Max大學修讀視覺藝術,畢業作品以「香」為主題,當時的畢業作品指導老師提議他日後從這個範疇繼續發展,他於2015年就成立了製作手工香的工作室,生意逐漸上軌道的時候,Max就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專長貢獻社會——「摙香樓」就應運而生。

遠赴印度取經

本業以售賣香味產品及策劃藝術活動為主,Max的團隊亦會開設工作坊,社企「摙香樓」的工作看似是本業的延展。
 
提到香料、香枝,自然讓人想到泰國、印度等盛產香料的東南亞國家,當時Max到印度學習沖香料茶,「我們不是突然對南亞的東西有興趣,由於我們的本業是製香,經過資料搜集後,發現香的來源是印度,我們就去做實地考察,再回來分享。」Max解釋。
 
Max專誠遠赴印度,在當地學習沖製香料茶、造香,回來後就計劃開設「Train The Trainer Programme」,聯絡關注少數族裔的本地社福機構,教授他們沖茶及製香,再到不同機構售賣或於工作坊擔任助手,讓少數族裔能學習多一門技能,賺取外快之餘,還能發揮所長。「簡單一點來說,我們就是帶著那架木頭車子,到展覽場地沖茶,時間許可的話就會教做香。」
 
木頭車設計精美,上方懸掛著沖茶的各種用品,側面的木板可拉起作小餐桌,讓僱客可聚在一起飲茶。Johnny提到,當他們與少數族裔婦女到機構設攤檔,不只是讓她們發揮所長,更能讓香港人認識他們的文化。「例如巴基斯坦的茶,要落五匙糖才是他們日常所飲的味道,但你知道香港人不習慣飲太甜,我就會跟來的人說,這是巴基斯坦人慣常的味道,有些香港人曾去過當地,飲我們沖的茶會驚嘆說『這跟我去旅行試到的一樣!』」Johnny說。

摙香樓不是為了「照顧」少數族裔

縱觀關注本地少數族裔的團體,他們的理念及做法跟「摙香樓」十分相似——教授技能、提高少數族裔的自信,那麼「摙香樓」跟這些團體的區別在哪呢?「這裡不是提供他們的生活必需品的地方,但他們在這裡能夠一齊玩,一齊去不同地方識人,是讓他們休閒識朋友的地方。」
 
Max多次強調,少數族裔在「摙香樓」的角色並非服務的「受惠者」或「被照顧者」,他們是Max團隊的合作伙伴,這種關係於Max眼中尤其重要,「我們與少數族裔朋友的相處跟一般人無異,不會刻意問他們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需要甚麼援助,他們來到就是學習一種興趣而已。」縱然如此,Max仍樂見參加「摙香樓」活動的少數族裔朋友有所改變,「看見他們自信心大了,能夠順暢地講解,我們都開心的。」Max說。

一起籌劃未來發展

「摙香樓」與少數族裔婦女建立了互信的關係——她們除了到展覽場地沖茶,還會為接下來的工作坊撰寫計劃書,讓她們從計劃階段已參與。「這樣可以讓她們更有ownership,而且她們之後出來工作時都要學懂,倒不如在這裡學吧。」Johnny說。
2019年,「摙香樓」獲得Good Seed 種子基金支持開展計劃,Johnny認為這對於擴闊機構規模起莫大作用,「獲得Good Seed支持,除了增加了媒體報導,而且我們跟NGO洽談時,提升了公信力,而且這筆起動基金能讓我們添置更多材料及儀器。」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