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影響評估執行的工具套 – 階段一 計劃

社會影響評估執行的工具套 – 階段一   計劃

細閱只需 26 分鐘

 這是最長的階段。項目的設計者需籌備足夠的資料來提供有關計劃的詳細信息,以確保參與者了解經營尋求最大影響力的企業所需的想法、如何進行計劃和有諮詢的渠道。 項目計劃是指在與持份者協商的基礎上製定目標、活動和結果。 此階段包括兩個部分:社會影響計劃和運作計劃。

一、社會影響計劃

你的社會影響計劃決定你如何回答上文的10個問題。

如果你的項目已經執行,你手上應該已經有一定的資料,當你進行整理時確保手上的資料是準確的而且是已更新的。有時,你可能需要就議題或政策進行進一步的二手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同時,你需要與項目推行前的持份者進行溝通和需求評估,更甚者你需要就不同的持分者對你的項目的興趣和影響力進行分析。

如果伙的項目尚未執行,草擬一個邀請去找相關的持份者了解他們對你的計劃的看法,或他們最關心、擔憂的東西,有助你在計劃時調整規模和範圍。

有一些工具或者可以更好地輔助你回答階段一的問題,往後我們可以一一介紹:

 

問題工具清單
1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問題樹
2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什麼?目標樹
3誰會因您的介入而經歷生活的變化?持份者地圖
4她們/他會(或可能會)經歷哪些變化?改變理論
5我們如何衡量這些變化?改變理論
10哪些變化很重要,或對我們來說足夠重要?成果清單

讓持份者加入

在使用這些工具時,我們同時需要搜集持份者的意見讓他們得以加入。在這個階段,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會比較適合,具有開放性式半開放性地與你的重要持份者溝通。

方式優點缺點
焦點訪談小組• 節省時間,可以一時一地引起有互動性的討論以收集不同人的看法
• 易於找出持份者比較重視的成果
• 易產生偏見或一面倒的壟斷性結論
• 有一些較個人的內容和意見可能難以表達
個別訪談• 受訪者可以更自在地對表達個人意見或分享個人經驗• 需要更多的時間
電話訪問• 對研究員來說比較便利
• 有些人在電話中訪談可能比較自在
• 難以建立深入對話

需要使用甚麼方法,則視乎具體的時間與成本來決定。

問題一: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進行任何的活動前我們先要搞清楚我們想要處理甚麼的社會問題。很多時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圖像卻不知道該如何入手介定題目,或從哪兒作為切入點。 弄清楚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避免出現定位錯誤、對焦不明的風險,事實上是一個風險管理的必須動作。

找出問題的根源

我們需要借助現行的二手資料又或與持份者的對話來找出問題的源頭,同時檢視我們原先的想法:

  • 這個社會問題仍然存在嗎?
  • 導致這個社會問題根本原因在近年有何變化?
  • 鬆動這個社會問題的條件是否有變化?
  • 自您開始設想或提供解決方案以來有沒有發生了什麼變化?如有,是甚麼變化?

以個案Rolling Dialogue 為例,本港少數族裔群體跨代貧窮的情況嚴重,究竟是少數族裔成人就業問題還是在他們在參與教育體系過程中的條件或限制造成? 那一個年齡層、性別的少數族裔群體面對較嚴重的貧窮處境? 他們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結果? 還是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當我們想找出上述問題的的根源時,一開始是可能會覺得不同原因好像都互相關連,但慢慢理清後則可以更有效找出解決的辦法。

「問題樹」的繪畫

問題樹有助我們對問題或原因的原因和結果進行結構分析 (見圖2)。畫出準確和現實的問題樹將涉及您的一些主要持份者,需向您想改變的社會問題以及其他有能力的人了解問題。

要創建問題樹,您將需要一大張紙或白板,和一些便利貼 (方便一邊討論一邊改變位置)。大白紙的頂部保留用於填寫影響,中部是社會問題的原因,而最底層是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

問題樹的描繪可以按以下的步驟執行:

  1. 考慮導致問題的直接原因。
  2. 把直接原因 (核心問題)放在問題樹的中心的位置。
  3. 考慮其他次要原因,並填寫在便利貼上,討論與直接原因的關係,把填好的次要原因按邏輯關係貼上。
  4. 再次要凡原因,並填寫在便利貼上,討論與直接原因的關係,把它們放在每個相關項目下。
  5. 討論直接原因 (核心問題)的影響。
  6. 把影響填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大白報紙的頂部。
  7. 用筆指出它們每個原因、影響之間的關係。

從圖2中的問題樹分析我們參考了其他經年從事少數族裔群體的機構的調查研究報告,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原因之間或者是互有關連的。當問題本身被介定、根源進一步梳理,我們對相關的影響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選擇切入點

當整個問題樹出來,我們可能發現我們的能力未必能回能回應所有的問題,故我們需要一定的考慮和取捨。以下是一些我們在選取時可以思考和判斷的範圍:

  • 還有誰在解決同樣的問題?他們的介入是如何進行的?服務的空白點 (services gap) 我們有沒有可能填補?
  • 可供您使用的財務和非財務資源可以做到哪一個範圍咎程度:
    1. 團隊中的技能;
    2. 團隊中人的能力;
    3. 時間投入;
    4. 興趣領域;
    5. 專長
  • 您想要為你認為重要的持份者創造的價值是甚麼?

於是,我們可以把服務/業務的焦點集中 (見圖三粉紅色的部份),運用SMART 的原則進入下一步:目標樹的描繪。

圖 2以Rolling Dialogue項目來應用問題樹分析
圖 3 問題樹:從問題樹選出我們選擇的切入點

問題二: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繼明確已收窄和選取的問題後(見圖3粉紅色部分),我們進入如何設計活動介入,提出解決辦法的步驟。「目標樹」是我們這階段使用的工具。 畫出準確和現實的目標樹亦需要您的一些主要持份者的參與,了解參與者對不同活動的可參與時間、對哪種型式的活動更有動力參加、他們期望從活動中得到甚麼和達至怎樣的改變。

要創建目標樹,同樣,您將需要一大張紙或白板,和一些便利貼 (方便一邊討論一邊改變位置)。大白紙的頂部保留用於填寫目標,中部是社會問題的解決辦法 (即介入的活動),而最底層是活動產生的成果。

目標樹的描繪可以按以下的步驟執行:

  1. 以已收窄並選取切入範疇的問題樹作參考資料。
  2. 對應問題樹的根源設計可回應和介入根源的活動填在目標樹的中心 (可能有不同層次針對不同的持份者、遞進關係的活動)。
  3. 針對目標樹列出的其他次要原因,討論與直接原因的關係,加入遞進關係的活動 (例如:先要做好甚麼,型成條件才可以有下一步的介入)
  4. 在目標樹的底部就中間設計的活動填上成果(Outcome)。
  5. 討論這上活動的目標並填在目標樹中解決方法 (活動)的上方。
  6. 用筆指出它們每個原因、影響之間的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問題樹與目標樹應是對應的,最後是希望為項目建立邏輯框架 (logical framework) (見表一),它概述了項目的目標、活動和資源。很多的時侯,邏輯框架還提供有關可能影響項目的外部因素的資料,稱為假設。在此次個案的引用中,我們亦嘗試使用邏輯框架配合以問題樹、目標樹在邏輯框架中羅列出項目的目標 (-Objective)、產出(Output)、成果(Outcome)、以及影響(Impact)。最後我們則可創造出項目假定的預期社會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獲得:

  • 「先整體把握,再細緻入微」地進一步思考項目/企業想解決的社會議題;
  • 評鑑團隊的能力、時間與成本決定項目的可行性。避免設立現階段難以達到的目標;
  • 保證項目的設計是嚴謹的而非基於直覺;
  • 確保項目的產出和成果都是可測量的。
圖 4目標樹
變革理論 (Theory of Change, ToC)

變革理論本質上是對特定環境中預期發生的變化以及預期發生變化的方式的全面描述和說明。 它特別著重於規劃或“填補”被描述為計劃或變更計劃(其活動或介入措施)與這些措施如何實現預期目標之間的“缺失中間點”。 建立變革理論,一是為先確定期望的長期目標,然後從這些目標中進行回溯,以識別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具備的所有假設、列出介入活動與成果(以及這些因果關係如何相互聯繫)。

要創建變革理論,同樣,您將需要一大張紙或白板,和一些便利貼 (方便一邊討論一邊改變位置)。大白紙的分成5個平行的區域,分別填上由左至右活動、產出、成果、目標、目的。

建立改變理論的6個步驟

  • 步驟1 : 第一步,我們從“影響目標”出發進行工作,以確定實現目標的條件(以及這些條件之間的因果關係)。
  • 步驟2 : 讓小組討論項目的目標和活動之間的關係。 我們建議使用大白紙和便利貼來記錄討論。
  • 步驟3 : 現在問:實現目標的受益者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和出出現甚麼變化?
  • 步驟4 : 接下來確定您設計的活動。 每個期望的結果都應與一項活動相關聯。 應該對活動進行足夠詳細的描述,以使不熟悉該程序的人可以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
  • 步驟5 : 現在,在活動和成果之間添加因果關係,以最終達到影響目標。 有些活動可能會導致不止一個結果,某些結果將有不止一項活動導致它們,許多結果將導致其他結果。
  • 步驟6 : 最後,探索支撐每個因果關係的假設。 您應該清楚地解釋您的假設,並在理想情況下用其他證據(來自項目經驗,其他計劃和學術研究)支持它們。

創建變革理論時,建議可以加入機構/公司的員工、義工、資助方、或會從活動中受益的參加者一同進行,他們或許可以提供更多的意見、經驗、研究參考資料以供你回答本工具套中的社會影響評估中的10個問題。 同時,當項目的外在環境、執行條件、活動、持份者等出現變化時,亦需要適時更新變革理論。 變革理論僅作為參考,因為有時,如果項目的假設、問題樹的分析有誤,亦可能導致變革理論需要修正。總而言之,工具是希望大家在設計項目時需要有更慎重的資料收集、讓持份者參與、以及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分析。

圖 5變革理論

問題3:誰會因您的介入而經歷生活的變化?

每個社會企業或計劃將導致一系列結果影響不同的持份者。要了解這些,我們首先需要確定項目的的持份者是誰。您可能已經確定了一些您的持份者,但實際上,我們活動的後果持份者列表可能會更長,並且需要更詳細的分析。以下問題可以為我們提供幫助,加深對持份者的了解:

1您需要誰來協助您的活動順利推行?列出所有人或一群需要的人使您的活動發生(例如資助方、服務送遞者、志願者等)。
2您預計誰會因為你的活動而受到影響?這些是你的預定的受益人。可能是有助於了解他們的更多信息特徵。
3還有誰可能是間接的受您的活動影響?你可以想起其他任何可能會受到您的影響的人群嗎?
4誰可能會因為你的活動而遭遇負面的影響?獲取所需的數據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影響力,您不能排除有些人因爲活動而經歷負面的後果。

經過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持份者不僅意味著直接與您合作的人或項目的受益者。您的活動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帶來預期以外的受影響者。

持份者的分析

確定了持份者和目標群體後,就可以幫助直觀地繪製持份者地圖。持份者地圖是一個集體的創作,請邀請你的團隊一起進行討論。

步驟 1步驟 2步驟 3
問題列出持份者討論應否包括列出應否包括的原因
- 您需要誰來協助您的活動順利推行?
- 您預計誰會因為你的活動而受到影響?
- 還有誰可能是間接的受您的活動影響?
- 誰可能會因為你的活動而遭遇負面的影響?
如:資助方、項目的參加者等應/否
(可加入時間線,相當的持份者會在甚麼時間出現)
與團隊討論應否加入的原因

同樣,您將需要一大張紙或白板,和一些便利貼 (方便一邊討論一邊因憑討論的共識改變位置)。其中一種方法是使用網格圖,在大白紙上用一橫一直兩條直線分成4個區域。其中垂直軸(“影響力”)描述了持份者對項目成功的影響,而水平軸(“興趣”)則表明了持份者參與的動機水平

 完成討論後按不同持份者的興趣和對項目的影響力填入大白紙上。 圈起對項目至關重要並需要測驗社會影響變化的持份者。

對持份者進行分組 (identify any sub-groups)

當我們確定了持份者群體時,我們傾向於按人們與您的項目相關的身份將他們分組(例如:導師、志願者等)。但是,這只是分組的一種方法。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價值,我們還需要確定具有相同特徵並經歷與該組其他成員不同體驗的任何「子組」或細分。這在我們設計社會影響評估作出不同子組的比較時至關重要。這亦與社會影響評估的第4階段的相關:就不同子組和整體持份者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決策。 就Rolling Dialogue而言,不同種族的參與者與他們的成果之間是否有聯繫?

誰對變化及其成果有較大的影響?儘管我們還沒有任何數據可以支持我們的想法,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開始考慮可以進行哪些更改以增加我們正在創建的社會影響。我們可以從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開始,按我們的持份者的特徵分出子組,例如:

  • 人口地理分析 (如年齡、性別、居住地點、收入水平、教育水平、語言等);
  • 背景(活動之前);
  • 與組織的關係;
  • 活動期望;
  • 以前的生活或工作經驗等等。

在市場運作上,私營企業一直使用不同的細分以了解他們的不同客戶以及他們的喜好和需求,設計適合每個細分市場的服務和產品,並使利潤最大化價值。社會企業家/ 社會服務組織者亦可以參考或採取類似的方法進行不同子群組的需求和服務設計,以更貼近服務使用者的需求。

問題4:她們/他會(或可能會)經歷哪些變化?

我們需要決定如何參與以了解我們的持份者,了解他們因應我們的介入,經歷了(或正在經歷)甚麼變化。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有些像我們創建變革理論的過程,是類似於您在創建您的目錄。 我們試圖確定現實中由活動確切產生(或可能產生)的成果。它可以與我們預計之中(planned)有差異。

所以我們需要對利益持份者的經歷有進一步更深入的了解由於服務,參與者還經歷了其他任何變化嗎?關於參與者的個人情況,有甚麼影響她/他們的經歷嗎?

  • 我們的活動或計劃為您(或您發生了什麼)帶來了什麼變化?
  • 還有其他出乎意料的變化嗎?
  • 這些變化是否導致了其他事情?
  • 這些變化是否都是積極或正面的?
  • 參加前您期待發生甚麼?有沒有出現?
  • 您的生活變化/情況如何影響您的體驗?

當我們問及變化,可以是參與者告訴我們一個關於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持續的同方向的變化。亦有可能是,參考者的一些變化是非正面的超出我們預期的。

預期的成果非預期的成果
正面的成果✔️✔️
負面的成果✔️✔️

以Rolling Dialogue為例,負面的非預期的影響可以是不同種族的小朋友在參與時加深矛盾、小朋友加劇了學習的壓力等。在與持份者的對話中,我們經常會意識到一個成果導致另一個成果或依賴於另一個成果作為基礎。我們將需要決定在這一系列成果當中走了多遠。在決定如何發生時,如果有外在因素影響成果,那麼它們可能會導致人們生活的變化。成果可能並不完全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但,我們應努力確保達到以下目標:

  • 結果是可持續的;
  • 由持份者決定甚麼結果對他們來說最重要;
  • 進行風險管理避免出現負面的成果。

第2和3點很重要。假設持份者所認為的重要的時刻,是在我們介入之後發生的,我們預期的/非預期的成果可能會接著出現。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敏感度捕獲相關的成果,很有可能最後我們並沒有把它計劃在內,或發生了但無法歸因於我們的介入,我們不會知道自己是否創造了相關的價值。因此,在社會影響的計劃當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影響力,需要持份者的描述與闡明相關的變化對他們的意義。

以個案Rolling Dialogue 而言,可能需要與持份者地圖中被圈起的重要持份者持份者進行焦點訪談了解他們覺得有價值的地方。

問題5:我們如何衡量這些變化

對於大多數進行社會影響評估的朋友來說,這是最困難的一部份,因為這涉及幾個方面:一是如何定義和量度這上成果;二是如何設計評估的時間表與在活動中加插入評估的環節。同時我們在思考如何量度昤亦可以參考以下的問題:

  • 我們的活動或計劃為您(或您發生了什麼)帶來了甚麼變化?
  • 還有其他變化嗎?
  • 這些變化是否導致了其他事情?
  • 這些變化是否都是積極的?
  • 他們有沒有意外?
  • 您想做什麼?
  • 您的情況如何影響您的體驗?
  • 應採用哪種指標進行測量?
  • 思考這些指標是否有效?
關於如果定義成果和進行量度

 當持入者選出足夠重要的成果時,我們可以就相關的成果進行量度。成果的量度可是是客觀的次數或指標亦可以是主觀的感覺。 以個案Rolling Dialogue 為例:

持份者成果量度的方式客觀指標主觀指標
少數族裔兒童加強少數族裔兒童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興趣比較兒童參加前與後的書本閱讀數量✔️
兒童對參與活動覺得有趣✔️
兒童對參與活動感到開心✔️
提昇自信心兒童表示自己對使用中文更有信心✔️
家長對小朋友的觀察評價/量表✔️
提升學校成績比較參加前後兒童的學校語文科目的成績✔️
少數族裔家長增加少數族裔家長陪伴子女學習的能力家長的自評✔️
參與活動的社區居民看見社區內不同人的能力活動問題自評✔️
參與社區廚房的參加者社區增加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能列舉出不同文化的飲食習慣、生活差異、節日和傳說等✔️
加強少數族裔的社會資本列舉在社區中可尋求協助的人選✔️
有信心在社區中有人/社會網絡可以一起解決問題✔️

上表我們並沒有列入負面的成果,使用本工具的同工亦可加入一些已觀察到的負面成果,如參加的本地小朋友與少數族裔小朋友的矛盾和比較;兒童的成績形成攀比帶來學習壓力;家長對中心家長對中心資源使用的爭奪等等。要量度上面的成果,可以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亦可以以焦點訪談、個別訪談的方式加入。

有的時侯,除了自行設計問卷調查,亦可以是使用一些已有研究基礎支持的量表 (scale),如:量度社會共融程度的量表,都可以是很好的輔助工具。

如何設計評估的時間表與在活動中加插入評估的環節

評估的時間表非常視乎活動的時間表的設計,一般當然希望可以收集較多的資料以備分析,但在這工具套我們比較強調收集足夠的資料即可,過於頻繁的收集資料,對參加者而言往往不勝應付,反而使收集回來的資料出現偏差(bias)。問題的設計反而是更具關鍵的作用,足夠好的資料有助於後續的分析(見表3)

方式時間點要求
定性研究不同類型的訪談參與前後需要是與項目工作人員關係比較穩定的參加者以確保能接觸上和願意分享時間進行訪談
參與後於活動中期已經開始邀請,介入完成後短時間內進行
介入完結後的指定時間內屬追蹤研究的範圍,亦視乎項目的預算和人力安排。一般可能選取介入完成後1-6個月內進行,視乎需要亦有於項目一年後進行看項目的影響的可持續性。通常距離項目完成的日子越久,被訪者對活動的記憶越迷糊。
定量研究前後測問卷調查介入開展前、介入完成後前後測需要由相同的參加者在參加活動前和參加活動後填寫,如果活動中途參加者退出則難以進行前後測的比較。亦是難度較大的評估方式,可以提供一定的報酬或誘因與參與者積極完成所以的活動並填寫後測的問卷。
個別活動後的問卷調查活動後多數是對活動的即時滿意度或主題了解度、活動安排等的即時評價。可能用作改善下次的活動。
一段時間後的問卷調查介入完成後一定的時間內屬追蹤研究的範圍,亦視乎項目的預算和人力安排。一般可能選取介入完成後3-6個月內進行,視乎需要亦有於項目一年後進行看項目的影響的可持續性。通常距離項目完成的日子越久,被訪者對活動的記憶越迷糊。
其他方式活動紀錄每次活動時加入或由工作人員在活動完成後紀錄有時活動的參加者是老人、兒童、文字語言操作能力比較弱的群體時,我們可以採用卡通貼紙投票、投球、繪畫加入解說等的方式協助參加者表達他們的想法,而這些方法可以使用相機等協助紀錄結果。

問題10: 哪些變化很重要,或對我們來說足夠重要?

項目執行的初期或第一年通常是一個摸索的階段,過程中我們建立與不同持份者的關係,同時我們已經開始考慮包括哪些持份者、團體在項目之內,並進行風險管理、排除沒有任何利益相關的團體,挑選可能與項目結果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討論可能會導致一大系列的可能社會影響。如上文提及,我們只需要為那些關鍵的已選取的社會影響收集數據,我們將需要做用以上結果進行判斷。 即使那樣,這個仍然是具挑戰性的工作,或許在項目的初期,我們沒法就所以我們設定的範圍和持份者的改變進行評估和量度。但我們可以建立社會影響評估的小目標,配合不同階段會出現的影響進行不同階段的評估。 最重要的是,需要對在執行的項目保持敏感度,第一年遺漏的任何東西嘗試在可行的未來的幾年裡注意是否可以收集。有時,初時遺漏的資料、現階段決定不收集的數據,可能因應項目的介入,對經歷變化的持份者來說,這些原先共沒有計劃的結果 (unplanned change)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適時加入有助我們做決策時有更完備的考慮。

同時,亦有助於我們更適切地整理第三方、持份者的成果經驗。

二、運作計劃

要確保相關活動以及社會影響繼續按我們設計的方式出現,在行政運作、項目執行的層面的管理亦不能缺失。 運作計劃旨在幫助服務的執行者或提供者從可持續營運的角度設計他們的業務模型,當中包括機構的:

  • 對外與資助方溝通、期望管理與定時匯報;
  • 擴展尋找不同的財政來源;
  • 對內的人力資源管理;
  • 對內的組織治理與組織結構管理;
  • 出納、簿記、財務、審計報告管理;
  • 文件的存儲備份的管理;
  • 社交媒體的管理;
  • 恆常產品與服務水平及質量的管理;
  • 建立並維持透明度高的運作方式;
  • 建立平衡及可持續的收益模式。

對於項目的執行者而言,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前線的工作,而不善於行政層面的技術,然而,行政層面的工作卻對項目的運作實施卻有著重要的影響。 適時的行政管理技巧的進修或尋找外援協調亦非常重要。

By 香港中文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 (YSBC@CUHK)

香港中文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YSBC@CUHK) 在得到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的同意下以他的名義開辦。YSBC@CUHK運用尤努斯教授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去教育香港的年青一代,鼓勵他們以社會事業去幫助減輕貧窮的問題。YSBC@CUHK希望培育年青人,提高他們對社會貧窮問題的認知,鼓勵他們懷著同理心、希望和勇氣去改變一些社會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