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勢見微知著
取得博士學位後,她獲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聘用,繼續gesture方面的研究。獅城是一個雙語國家,鼓勵學生以英語為第一語言之外,同時要學習自身的母語。
「我們研究時發現,新加坡人說英文時手勢會比較多。」不過她強調,手勢多與少不是其研究重點,而是手勢背後會否補充了一些沒講出口的訊息。「從手勢可以看出一些很細微的東西,是口語沒有的。」
如是者,Catherine在新加坡度過了5年,惟未到7年之癢,便開始質疑自己做研究的價值,「開始覺得悶,又不知論文有沒人讀。」她坦言,NUS有「獎勵」的機制,發表一定數目論文有獎勵,「好像變了出論文只是為了獎金或加薪」。
正當在星洲的學術生涯出現「價值危機」之際,改變的機會來了。
「家人想我回家,於是急忙找新工作準備回港。」她應徵母校中大教職,其中要求她教授關於特殊教育需要(SEN)的課題,於她而言是全新的領域。她於是發揮「會考精神」,「我啃了3本教科書」,成功通過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