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家長教育計劃:失敗又如何?最緊要試過!

玩具家長教育計劃:失敗又如何?最緊要試過!

細閱只需 13 分鐘

社會總愛歌頌創業者的成功故事,至於同樣努力卻夢想未竟的人,誰又會留意他們的付出?每個初創者條件不一、步伐各異,有人早見成果,有人需經年醞釀,亦有人功虧一簣。本職藝術與教育、工餘做社企的徐兆康,曾於2015年以關懷鄉土的「梧桐河藝術節」嚐過成功甜頭,可是近年他向基層家庭推廣改善學習障礙的「玩具家長教育計劃」,卻屢遭挫折。

「我不怕失敗,願意繼續嘗試。」阿康相信,初創如孩童學步,難免跌倒,總之輸得起,永遠有轉機。

不是天才

坊間談初創,離不開盛讚創業者的熱情與才華。當初翻閱阿康「比slash更slash」的履歷,也曾猜想他可會是那種自小滿懷抱負、人人稱羨的高材生?皆因阿康「百足咁多爪」,早年做過船務,後來轉攻藝術,活躍於劇場,當過創作總監、劇場導演和監製,偶爾又手執器材做攝影師及拍紀錄片,創作的着眼點又不止於藝術,還喜歡透過作品暢談政治。

此外,阿康還熱衷將藝術結合教育,工餘從事「一個人的社企」,2015年與友好舉辦關於鄉土議題的梧桐河藝術節,近兩年又針對基層學童需要推出玩具家長教育計劃。一般人光是上班已吃不消,他身負的職務之多、關心議題之廣,叫人為之訝異。

「哈哈,我有讀寫障礙,細個讀書唔叻。」跟阿康一見面,他秒速推翻天才生想像,娓娓述說真實處境:「以前社會未有『讀寫障礙』的說法,當我成績低落、行為偏差,師長和家人不以為意,只當成學習散漫,偶有責怪。」

充滿困惑的學習歷程

阿康不諱言曾為此自卑,但慶幸好奇心強,從未放棄學習,藉由研讀大量資料、尋找自學方法,他總算克服讀書難關,如今還做到喜歡的藝術及教育工作。加上國際近年多了關於特殊學習障礙的研究和資訊,令他明白年少時的讀寫障礙,乃受大腦神經細胞發展情況影響。

阿康解說,「我的後腦枕葉發展遲緩,引發讀寫障礙,無法應傳統教育要求背誦及處理文字,但擅於透過圖像消化資訊。初小時,我經常自行查字典,靠記畫面自學文字,情況還好,直至家人給我安排補習老師督促功課、被要求死記硬背,學習變得依賴,方法又錯誤,成績才下滑。因為我連接收資訊都未能做到,怎樣處理思考和分析?還有,我的左前額葉發育亦慢,導致自制力及專注力不足。舉例,風紀叫我排隊別聊天,試過盡全力都只能維持到約10 秒。所謂『唔聽話』是能力問題,絕非真心搗蛋。」

阿康的履歷「比slash更slash」,以為他是人人稱羨的高材生,事實上他在學時吃過不少苦頭。
用自身經歷幫助同路人

破解學習謎團後,阿康從生命脈絡中,學會分析前因後果,還學會關心別人,「近十幾年,我『咁跳掣』、做不同人文議題,尤其教育,全因想用過來人經驗,幫助其他有學習困難的基層孩子,趁成長初期,狀態未惡化,及早獲得支援,修正毛病。」

阿康指出,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童,腦部雖未能準確及快捷地辨認文字、流暢地認讀及默寫字詞等,但智力及感官功能絕對正常,假如家人和師長及早發現,依據孩子獨特的學習需要,從善如流地做針對性的培訓,情況必定可改善。

經過多年嘗試,阿康留意到,家長經常抱怨沒有方法教導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 這是觀念、想像和心態問題。你願意試,任何東西都具啟發性。像我了解自己不擅長處理文字,就由圖像和形象入手,學習詮釋與表達,現在還不是好好的嗎?」他思考過後,沒走playgroup那種動輒要學員買數千元教學素材的路線,而是踏實地透過玩具家長教育計劃,聚焦協助年幼及及可塑性高的K1至P2學童的需要,從每個家庭皆有、成本偏低、變化多且富創意的玩具作為教學媒介。

「計劃意念很全面。第一,顧及成本,邀請家長帶同家中的舊玩具來上課外,我還會將收集得來的玩具,供有需要的家長於課堂後自取回家使用;第二,我將知識融入遊戲,引發學童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導三至四歲學童,我會從一盒積木抽出五、六粒,再請他們找出有角的款式,訓練立體及平面觀察力。面對較年長的學童,我會將積木顏色配上數值,像紅色是八分,藍是四分,白是減三分,叫他們根據我說出的數式,取出相應數目的積木,作代數訓練,建立邏輯力。第三,我不僅教學童,還會教家長,請他們同步學習,回家自教,甚至鼓勵家長建立溝通網絡,互相傳授經驗和分享材料。」

阿康主理的玩具家長教育計劃開班指導家長如何善用玩具刺激孩子腦部發展,同時改善親子關係
善意不一定有回報

乍聽阿康的計劃既周詳又出於善意,何以推出後,反倒不如梧桐河藝術節般備受媒體關心,連家長也表現冷淡?「因為大人不太願意花時間真正聆聽孩子的心聲。」他氣餒的說。過來人經驗令其有切膚之痛,策劃到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極為肉緊,但多數人卻「針唔拮到肉唔知痛」,懶理錯過黃金學習期,孩子的未來可能因此會很嚴峻。

「梧桐河藝術節的成功,在於活動一次性,生活化、玩味又文青,宣傳市場推廣容易吸引大人細路參與和傳媒關注。可是玩具家長教育計劃是持續性的教育項目,既需要更長遠和刻苦的付出,又難以吸引眼球。」阿康說,基層家長忙於維生,放工總想偷閒,「人會懶惰,那怕你預備好一切,大家追求舒服就不想改變。」

梧桐河藝術節活動海報

阿康回想,「曾有家長來報名,說想幫助自己的孩子,但開始上課後發現功夫甚多,寧願回家『煲劇』;有家長學完技巧,拖了大半年才開始在孩子身上實踐。我又試過將三堂濃縮做一堂, 家長只要來學五分鐘, 回家後每日做十分鐘練習,持續一個月,學童都會有明顯進步。即使這樣, 仍然被嫌時間長,沒人來。更可惜的是,有家長只想假手於人,認為學校平時安排機構找人陪學生留校做功課、延長考試時間就夠,何必多此一舉?實情很多所謂輔導,多數隨便找人做託管,並無獨立照顧孩子的學習需要。」

阿康憤慨,「大人總是妄想,小朋友夠生性,自可殺出一片新天地。可是,幾百人才有一個天才,尤其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如果我們出於自私,不懂教,又不願教,不僅影響他們當下的學習,長遠還會削弱他們向上游的能力,延續世代的基層狀況。」

阿康首次申請累積學習計劃時舉辦的梧桐河藝術節獲得公眾很大迴響。
一起努力可以嗎?

不願自身苦困再現於下一代,阿康說打從第一天做初創,已經有屢敗屢試的心理準備,因此即使現時計劃迴響不算理想,依然會繼續想辦法應對。「做初創最緊要知道方向,走去哪裏?最後想怎樣?我起步時已想清楚,不會用社企計劃來搵食,所以才會身兼多職維持生計,再用工餘時間做計劃,為的是保持初心,不被錢財綁手綁腳,以純粹的態度傳播理念。」

阿康苦笑,「大人凡事喜歡計算價值,常問『要付出多少?收穫有多少?』,卻從來不問孩子需要甚麼。教育不能量化,必須思考孩子的心念與需要。」他舉例,「曾遇過一個在名校打羽毛球校隊的小朋友,常被教練責備,沒有自信、沒有心機。我問他的媽媽,究竟想他學好羽毛球,還是要留在校隊?後來發現是前者,我就建議媽媽讓孩子離隊,再找個有心教又合得來的老師,畢竟愉快學習更重要。結果幾年後,那孩子不僅球技進步,連自信心都改善了。這反映為人父母和老師,不能只看行為本身,還要探究背後的原因,而且要明白今天他/她的行徑,可能是我們多年來加諸其身上的言行和想法所造成的。」

對計劃原委想得透徹,阿康無懼挫折,堅決表示會努力教育家長,調整各種觀念上的誤解,「家庭是每個人的基礎,我會嘗試鼓勵父母正視跟子女的關係,例如避免過度催谷、用言語否定孩子,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或構成緊張的親子關係等。這個過程必定漫長,但我不會輕易放棄,同樣地,希望作為父母的,也行前一步!」

玩具家長教育計劃說不上非常成功,但阿康表示不會輕易放棄,依然會繼續想辦法去應對
阿康成年後才發現少時的讀寫障礙,與腦部左前額葉及後腦枕葉發展遲緩有關。

玩具家長教育計劃
Facebook:專注力訓練手冊

訪問及撰文:張高翔
攝影:Barry Cheung
編輯:樊樂怡、郭靄儀、梁棨豪

By 創不同協作 / Make a Difference Institute

MaD(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成立於2009年,是一個結合思考和行動的地區性協作平台。MaD以跨界合作、共創、同理心及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支持本地創意生態的長遠發展,積極推動年輕人以創新方法探索及回應當代挑戰,建立創意公民社會,帶來正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