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 2.0 – 親身體驗再設計 社創新手製「背包」助輪椅人士出行

種子實驗 2.0 – 親身體驗再設計 社創新手製「背包」助輪椅人士出行

細閱只需 6 分鐘

撰文:黃淇
 
姚振邦(Leo)及龍曉虹(Louise)位於PMQ元創方的設計工作室內,擺放著用塑膠製成的燈座、設計別緻的透明茶杯等,途人不時停下,站在玻璃展櫃前注目觀看;兩人則在工作室內,密密埋頭工作。他們近年開始著手研發社會設計項目——「270包包」,一個能方便輪椅使用者出行的「袋」,只為還他們一個有尊嚴的生活。

親身體驗輪椅生活 萌生設計點子

Leo及Louise數年前成立設計工作室「PONG」並創立自家品牌「Get the Pong」,一直從事商業產品設計。兩人分工合作,Leo負責設計,Louise則從事市場推廣工作。之所以踏上社會設計的路,他們說一切都是巧合,「一開初我們不是一心打算幫人,真的不是這樣。」Louise笑著耍手擰頭。兩人透過朋友介紹得知Good Seed,原本抱著嘗新心態加入,怎知計劃當中一次的輪椅體驗日,令Louise勾起從前一次回憶。
 
Louise清楚記得,以前就讀城大的時候,她曾短暫體驗過輪椅使用者的生活,目睹過輪椅使用者從天橋上衝下來,只為用力把門撞開,震撼的景象在她心中埋下種子。多年以後,當她再坐在輪椅上,再次感到輪椅使用者生活中的重重困難
 
其中Louise留意到,輪椅使用者出行時難以使用手袋。大部分輪椅使用者會將背囊掛在輪椅後方,要從背囊中取得物品,只能伸手向後盲摸,過程極為困難,稍一不慎物品便統統掉在地上。有人則會選擇將背囊手抱在大腿上方,但每次出行就抱幾個小時,對傷殘人士來說固然是一種負擔。這些不便Louise一一看在眼中,「很多人都遇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解決。輪椅人士天天都要外出,有沒有方法,可以令他們出行時方便又舒服?」
 
Leo及Louise開始著手做調查,找來市面上不同為輪椅使用者設計的背囊,發現大部分只是把袋掛在輪椅後,無法解決難題。於是他們念頭一轉,思考如何可以將背囊放在輪椅背後之餘,又能便捷地拿取物件?經過多次的構思及試驗,他們最後決定製造一個鋁合金支架──支架分成上下兩部分,上方可承托約5公斤的物品,用家能隨意前後拉動支架,將袋子轉到前方,方便提取物品。它取名作「270包包」,猶如一個走動自如的袋,便利輪椅人士出行。

「好的設計不用太標奇立異」

「輪椅使用者很多時候需要別人去幫助他,但是不是一定要別人幫忙?可不可以令他們重拾自由?一句『可不可以幫我在背囊取東西?』看似好簡單,但要一個成年人說出口求助,他真的會不開心。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輪椅使用者可以有尊嚴地出行。」Leo說,開初設計時,由於考慮到香港人口擠逼的環境,故支架不能大幅度移動,避免碰撞他人。他們由人的需要出發,也顧及使用者以外的人的感受。
 
「從心出發」一直是二人的設計理念。Leo曾設計一個茶杯,茶葉的濾網以鐵製成,杯外加設一個磁貼,兩者輕易貼在一起,使用者變相不用直接觸碰濾網。一個簡單的巧思,輕易解決了換茶葉時容易滴水及燙手的問題,「從設計的角度,我們覺得less is more,一個好的設計,不用太標奇立異,應是容易使用,能融入生活當中。」Leo如是說。

望透過設計喚起大眾關注

Leo及Louise加入社會創新行列後,身邊有同行朋友對計畫感到好奇,紛紛向他們詢問更多詳情,而兩人亦樂見其成,「透過我們,其他人會知道有這班小眾的存在。」Leo期望,藉著一個人性化的設計,能改善人的生活,而這個期許,並非單靠他們兩人就能完成,設計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喚起社會的關注,「假設我們這件設計可以幫到最多三千人,我不敢說用一件設計就能改善整個社會。反而是希望更多設計師及大眾能透過這件事,去留意及關心社會上的弱勢。關心好簡單,可能是在搭地鐵時讓個空位予輪椅使用者,或者幫忙開個門,就是如此簡單。」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