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成功的個案。」這是James在訪問中說的第一句話。原來他曾經兩度參加Good Seed,第一次報名時,他以青年議題結合親子活動的點子申請計劃,可惜無功而回。不過James沒有放棄,再接再厲,結果終嘗成功滋味。
「遇到失敗過程,不要緊,繼續去。」人生的大起大落,令James對失敗看得淡然。沉澱下來,他認真審視落選原因。他認為,自己雖然有數年在非政府機構工作的經驗,對議題熟悉,卻未能清楚向評審展述自己的計劃。或者說,其實連他都不清楚自己想做些甚麼。「我很難說服我是最佳人選去做這個項目……這很重要,當我向其他人推介這個計劃,這計劃和我的關係是甚麼?」
這時,James想起低谷時期的經歷。書店結業後,他一度陷入抑鬱,更在Facebook上unfriend所有書店客人、朋友。直至身體出現警號,他開始獨自跑步。成為習慣後,他舉辦了「跑步讀書會」,招募了一伙人在城市裡慢跑,再閱讀與路線相關的故事。未想到「以跑會書」重新連繫上一個個舊友,他又能用上昔日經營書店的觸覺,挑選書籍,設立主題。James才發現﹐原來昔日經營書店的人脈和經驗,可以在往後事業、計劃、興趣上大派用場。「以後做的事,不一定要和以前的自己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