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 13:傳遞上一代的流動人生與在地的智慧

種子實驗 13:傳遞上一代的流動人生與在地的智慧

細閱只需 9 分鐘

今日的城市和舊日早已割裂:忙碌的父母不再常跟子女講床邊故事;在都市發展規條下,小販被趕絕,街道也在快將消失。再沒有人懂得補衫,沒有人會懷著珍惜之心把米缸最後一粒米啃完。然而,人沒有因此快樂一點,城市也沒有因此自由一點。

生於赤柱木屋區的麥雅端(Prudence),在七十二家房客式互助互愛、在周街收買佬魚蛋檔的環境中成長,成就了她快樂而滿懷衝勁的個性。當上本地畫家,設計師的十多年後,她返回社區、推著一架故事車通街跑,做起「賣故事的女孩」來。

相約Prudence在她葵涌的工作室會面,甫進門,不禁驚嘆開懷,牆身排滿她設計的角色布公仔、茶具、故事書……走進世上最溫暖跳脫的顏色和線條,恍惚置身兒時經歷過夢幻與愛的歸屬。

「你入來啊!」她打開嗓門,像個街頭叫賣人。Prudence坦率開朗,對著我這個陌生人也歪著頭傾訴社會和自己內心的真實:自嘲和「取笑」他人都源於她心底拒絕被完全社教化的純真。她才在那隆冬的清晨於九龍城一家小學牆外畫壁畫,午飯時間遂趕回工作室為慈善組織開辦工作坊。她大口啃著飯盒,擠出一點吃飯時間跟我談。她每天日程密密麻麻,已完全投入為社區東奔西跑的創作生活裡。

尋創作的共鳴

2008年,Prudence在倫敦Central St Martins學院修讀設計碩士,學習如何作社區設計,「設計要融入生活,跟人有關係。」但那是她入行多年後的頓悟。她回首剛畢業時,和其他讀藝術的女生一樣,幻想成為有型大畫家。2000年創立手作品牌Chocolate Rain, 「都是去高端國際市場、去gallery威」。但經過數年「對住電腦做設計,孤芳自賞」的生活以後,她發現原來自己不快樂——「以前的作品只給富有的人看、自HIGH,但創作終歸希望得到共鳴感。回到人間世也為尋找這份共鳴。」

她本生於人間世。像《魯賓遜漂流記》那樣,世間所有,由雙手搭建。於赤柱木屋區成長,媽做衣衫,爸做木工;她自小愛畫畫皆因顏色筆是最便宜的玩具,爺爺執垃圾維生,常拿破娃娃爛琴回來,她塗兩塗,就將它們改造成靚靚玩具,送給同學,同學當寶。「我地條村好有愛,唔得閒煮飯可以到隔離屋食,陳師奶唔得閒湊仔李師奶湊,仲要湊晒成條村的細路。大家一齊做—件事一一現在叫共享吧?哈哈,廁所是共享,李師奶的母愛是共享,隻鑊是共享,柴米油鹽更加是共享。這樣子生活,對大家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

她懷著「共享」、「自力做物」、「惜物」的過去,漸漸在她的設計和後來辦的社企傳遞開去。Prudence捉挾地一笑,說這些都是人們掛在口邊但難以實現的、「最潮又最落後」的價值。她重回到和「街坊」在地相處,反而源自在最富泰的中環蘇豪區開小店的日子。住半山師奶携著女兒、OL來跟她學造布公仔,平時只愛消費的她們發現親手做一個東西要這麼久,但從此愛上,做到不願走。「她們說,原來自己可以做到這麼『原始』的東西。我那時才明白,透過整個製作的過程,了解和溝通才能發生。」

《香港的童話》社創計劃是在她教「貴婦、OL班」的17年後、在GoodSeed的研習中誕生。17年間,她的手作工作坊愈做愈大,每年平均跟10至20慈善組織合作,參與逾200個活動計劃。學員年紀由十多二十歲,到橫跨幾歲到六七十歲。「但我想做一個自己的NGO:想『湊大』一個campaign,不想斷裂,想傳遞的信息得以延續下去」。她到GoodSeed每周勤力上堂、學習地,慢慢,她那個以18區「民間英雄」人物構成的童話系列到各區小朋友身旁講故事做工作坊的社創計劃,逐漸成形。

「入社區接觸細路很重要。他們太受保護,對人生的基本都懵然不知。我曾開辦豆袋製作班,買不到豆,買了米。小朋友上課時都當米是沙,玩到掉晒落地再踩多幾腳一一-家長尷尬不堪,叫佢地逐粒執返一一-他們顯然沒向孩子解釋每餐飯的米是怎樣來的。浪費針線、布碎,我都算,但米,絕對不行!自此,我立心要小朋友認識到一粒米的價值。」

做一個快欒的傻瓜

Prudence搭起木製的磨菇屋故事車,像魚蛋檔小販那樣,推著故事車入區。遊走深水埗、觀塘、學校,屋邨,講故仔,縫公仔;也效法美國布鞋品牌TOMS「賣一贈一」的方式,顧客買下一套香港的童話D.I.Y. Kits,Chocolate Rain將送一套給低收入家庭的小孩。「TOMS的計劃整個美國響應,鞋子送到遠至剛果、孟買的孩子手上。香港做這事沒那麼容易。」但她如今的銷售成績比當初訂立的每月30副多,現在賣出已約200份,算是一個好開始。

她講故事,小朋友愛聽。她講深水埗明哥派飯予窮人;她又娓娓道來遭遇車禍的「包山王」黎志偉,現實中的他綁著輪椅攀上獅子山,在原地重新站起來。她又改編劇場演員、導演賴恩慈少時在農村的經歷一一賴愛爬樹,每次都會爬到樹的頂端,思考人生志願。她講羽毛球手黑妹不止打球,還喜歡焗糕點做這做那,但最後還是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東西。「無論你來自哪裡也不要緊。你什麼都想做,也不要緊。慢慢來,總能有一些東西跑出。」

她不是要講成功人士的發跡史,她要講的是人最傻氣撞板的時刻,講那些香港人有多傻,但傻傻下眼前自有路。道理好老土,但她只想令這一代孩子可以釋放自己:「社會對他們期待很高,他們不被諒解,失意,變得也不諒解他人。他們都是不快樂的小孩。」

「我在中學做過無數生涯規劃,那些課程常叫人要有正能量,要他們爭取好成績、然後要有理想。但我倒過來講我美術考E的故事,他們會叮一聲,會抬起頭,聽我講。」

正能量不是課堂說教或父母要求就可以有的。Prudence的家人、鄰居、成長的木屋村構建了她的情感和支持網絡,到如今她深入社區得到共鳴,這些都令她強大。在跟青少年人的偶遇裡,她傳遞著來自上一代社會價值和情感,她希望,至少也能令他們,立志成為一個「快樂的傻瓜」。

撰文:柯詠敏、羅坎、阿島、伍嘉瑩、石嘉俊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Good Seed畢業項目:Chocolate Rain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