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 17:草地上的快樂足球

種子實驗 17:草地上的快樂足球

細閱只需 8 分鐘

「波係圓嘅。」這句話意味著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當皮球跌落自閉症小孩的腳下,你會從他腳邊搶走,還是願意陪伴他踢畢全場?「愛」難以衡量,但愛所引發的可能,更難以估計。

一項媽媽的承諾

「這是一個關於『愛』的計劃,缺少愛根本不能成事。」張秀蘭(Sherry)說。場外父母的心情,Sherry也感同身受。五年前,她帶3歲的兒子到本地知名足球學校踢波,但教練只偏愛具有潛質的小孩,兒子學習了一年仍如同隱形。「教練不知道他的名字,有次比賽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有得比賽,唯獨他沒有出場,所以我就帶他離開。」Sherry說。與很多媽媽一樣,Sherry只希望兒子能踢得開心,但觀乎坊間的訓練學校,目的也並非如此純粹。「我答應了兒子要給他踢波。當時想不如找十多個想踢波的小朋友一齊學,再自己Book場和聘請教練吧,應該都好簡單。這樣就由廿幾個小朋友,到現時600多個學生。」Sherry淡淡地說。

Sherry自組足球班的消息逐漸傳開去,參與人數也愈來愈多。一天,有位新加入的小朋友走在Sherry前面,牽起她的手走到足球場旁邊。小朋友指著風扇葉問道:「這是甚麼來的?」「這是風扇來的啊。」Sherry答。餘下的整個課堂,小朋友問了40次同樣問題,而Sherry也回答了40次。「我份人好多管閒事,當下意識到小朋友應該有些特別,就去做資料搜集、問専家意見,最後懷疑小朋友是自閉症。」

「我們沒有自閉症學生。」

Sherry事前從未接觸過自閉症小朋友,她發現這些小孩的能力甚高,只是難以專注、欠缺社交能力或異常敏感。「我從來不覺得這是病,他們做到的比我們想像更多。但我發現有些家長反而會認為他們甚麼都做不了。」踢足球的目標只是將皮球踢進龍門,不斷重覆練習的動作更能讓他們集中,有助他們得到成就感。「有媽媽於第三堂的時候過來問我『校長,可否給我多一套制服7阿仔上完第一課之後不願脫下來』因為阿仔穿上了這件球衣踼波,有教練讚好開心。」Sherry笑說。

足球場上沒有標籤,小孩子身穿同一套制服,目標一致;加上他們要聽從指令,與其他小朋友合作,無論社交技巧、自信心也增強不少。計劃的成效顯著,Sherry初時認為透過學校或機構就能服務更多有需要的小朋友,但現實卻非想像中容易。「原來當你伸手出來幫忙,別人未必會接受。中間也有氣餒的時候,我們接觸過很多NGO(非牟利機構)和學校,有小學的校長答『我們沒有自閉症學生』,我是不會相信。」Sherry語帶堅定地說。

從屢遭拒絕的過程中,Sherry洞察到社會傾向將問題視而不見,源於環環緊扣的制度。「每個機構都有訂下的service target(目標服務人數),這或許關乎營運資金。他們為了確保有一定的人數,就會更封閉不想有任何閃失而流失服務對象。」學校的聲譽、NGO的生態問題,彷如一道高牆把潛藏的自閉症小朋友分隔開,導致他們失去了多元的學習機會。面對眼前牢不可破的問題,Sherry的目光反而更為清晰。「當我了解到故事是這樣,氣餒完之後,就繼績走下去。我相信甚麼事都有難度,與其要輕易放棄,反而要問自己『為何當初你要做呢?』。我不是為追數,所以做得幾多就做幾多吧。」

給父母的教育

Sherry現時身兼媽媽、足球學校校長及廣告公司負責人三職,她坦言工作有七成的時間均投放在足球學校。即使Sherry全情投入協助自閉症小孩,角色往往不及父母的參與來得重要。「parenting(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有位媽媽知道問題之後,就全職照顧小朋友,他後來還考到一間好好的學校。可是,有些父母真的不想讓人知道,就選擇留在屋企。而走出來參加的,初時都會特別挑剔。」孩子不懂自我保護,父母則先要築起堡壘防禦,初時參與的家長會提出很多疑問,深怕孩子會遭受歧視。Sherry面對父母的撲克臉,也設身處地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都是一班好有愛的父母,可能在外面有些難過的經歷,才導致他們要起弶(即武裝自己),但幾堂之後就自然做返自己。」

Sherry笑說。計劃的起始單純是一位媽媽希望兒子有公平學習的機會,這也是足球學校一直堅守的初衷。Sherry認為能夠發展至今,全因同行者的愛與堅持。「我珍惜的是跟小朋友的感情、家長的改變;沿途是有挫折,但令人鼓舞的是很多有心人參與一一有社工私下與有需要的家長介紹足球班,又有機構一直支持我們,這些點點滴滴都是繼續前行的動力。」

這天天文台發出了寒冷天氣警告。我們踏上國際學校的天台,數十個身穿球衣的小朋友在草地足球場上練習射波、傳波,場外的家長被冷風吹拂,但看見小孩將皮球送往龍門後的笑容,他們彷似呷了一口甜甜的熱湯,一股暖意湧上在心頭。

撰文:柯詠敏、羅坎、阿島、伍嘉瑩、石嘉俊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Good Seed畢業項目 YSA 香港兒童足球學校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