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實驗 20:一人的社企,一半的綠色人生

種子實驗 20:一人的社企,一半的綠色人生

細閱只需 9 分鐘

城市無止境擴張,人口膨脹,各種污染、糧食危機、心靈匱乏、「文明病」橫行等已然浮現。Urban farming (都市種植)是其中由此衍生的「解藥」提案,由20世紀初美國踐行,及後在英國等地興起,近年始更為廣泛、更為人熟知。香港亦始有推動都市種植的革新者和商業模式。這個行業來了一個加入者,他從一個只有四面白牆的封閉環境走到陽光下,獨自而安然守著尚待成長的一瓜一菜。

在石硤尾大坑西、大坑東、南山邨等老屋村林立的邊陲,又一村豪宅區毗鄰,座落著救世軍服務大樓。黎曉峰(William)在這樓前右方的長形露天園圃上細心地澆水、翻檢枝葉,在一片起伏有致的翠綠間。

那一帶恍如是被遺忘了的國度。店舖、建築和環境都留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鳥在鳴叫、樹木繁茂、清新開揚;救世軍借出空地予William創立的「愛共享社區農莊」,那裡成為了William的「小基地」。

當初心遇上現實

園圃排列了40多個種植箱,種有香草、時令蔬果。平日他除打理農作物,會教授種植班,出租種植箱予公眾,參觀導賞,同時為建築物綠化。但William言,如今是街坊小規模生意,沒有大力宣傳、或開辦大型活動,路過街坊在圍欄外見到他打理植物,覺得吸引,會打給他報名上班,來者多是家庭或退休人士。

他有著務農者的柔韌氣質,但膚色和打扮則屬都市人。在醫院當放射技師十年,在封閉的空間,每天操持儀器照X光、MRT、CT,他自言工作呆板。但他偏偏思維活躍、天性愛幫人,除了投身醫護界,他也常做義工,服務他人。這些年來,他目睹不少非牟利組織疲於申請資助,資金來源被動,便想自己會不會做出一種生意模式,自己掙錢幫人?

由是,他開始學習做社會企業,報讀港大進修的社創社企課程,及後來的Good Seed。那時他在港大的社企功課便是嘗試urban farming。當初構想宏大:除希望聚合弱勢社群來學習、打理農圃,還曾預想能否在不同區域,在天台、平台、室內等不同地方種植、做到量產;以及開闢租箱區域予以有興趣人士種植。「當時我的導師也認為這點子不錯,預計收入也很可觀。」

但實行起來卻不容易。初時他和三個原不相識的Good Seed參加者一同成立社區農莊,「但後來那3人也退出了,剩我一個;我又找來一個懂種植的朋友加入,成為創辦人之一。後來他再有其他發展,我再度回到一個人。一個人做book keep、做月結、做報告……交予GoodSeed……」他苦笑。

耕作、打理的人只有他和少量Good Seed受資助時期訓練出來的低學歷青年、退休人士義工。同時,他觀察到,不少人容易覺得種植新鮮吸引,但當要花錢上課或定期打理,則是另一回事。小生意沒擴張、開支也不大,救世軍也沒收取租金。Good Seed的種子基金用來買盤、買耕作工具資助義工,到後來添泥、添肥料則可透過上班費用補貼。雖然一個人,他在想方法細水長流。

其中一個方法是,他邊打理園圃邊維持原來的工作。他把醫院的全職轉為三份二工作時間的兼職,每周最少兩天在救世軍打理農圃。「醫院工作是我的後盾,私家醫院工時不太長,下班還有能量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反而可維持得久一點,不會因為怕社區農圃掙取的收入不夠而那麼容易放棄。我可以慢慢打理,沒人催迫,輕鬆做好。」

由密室安舒地帶走到陽光下

在香港,愈來愈多人從事耕作,但絕少全職農夫。日本人塩見直紀在90年代提出對應城市各種發展問題的「半農半X」生活理念,他如是定義「農」為「順從天意經營簡單的生活,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食糧,用簡單的生活滿足最基本的需要」;「X」則不是任何一份工作,而是從事自己熱愛的志業、理想,將上天賦予的才能活用於社會,和社會建立正面的連繫予幸福給大眾。

香港始有一班「半農半X」或「半農半打其他工」的踐行者。William不以務農自給自足,而是服務社會的媒介。與其說William的生活是「半農半打其他工」,不如說他更接近一種side-gig的生活,在工餘發展個人志趣、事業。

他在社交平台發現一個和他走著相似道路的人:那人也是做X光檢驗工作,同時營運農場。他們連繫上了,William時而到他田裡幫手。「農場和都市種植很不同,我們會交流心得。」

William本身不懂耕種,但種下去,愈發感興趣。他上過五六個相關課程,學耕種、種植導賞、園藝治療,「由一粒種子生長到一棵很大的植物,很神奇,很有挑戰性。」但他沒想過像他那位同行般經營農場:農夫生活刻苦,日灑雨淋,且全力投入和付出,他不在這種心態。他始終傾向做社區性的、跟幫助弱勢有關的綠色或農業活動。

他雖沒經受風吹雨打,但由密室的comfort zone 走到陽光下,決意迎接更多的未知,也是一項挑戰。他說,務農種植自是望天打卦難以掌握,氣候多變,有時必須等待、萬事萬物皆有自己的節奏。他懷著種植的步伐和心境,慢慢試驗出一條屬於他的社企之路—他稱之為未曾放棄,希望未來能達成的「初心」。

撰文:柯詠敏、羅坎、阿島、伍嘉瑩、石嘉俊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Good Seed畢業項目:Share Farming Community Ltd. 愛共享社區農莊

By Good Seed 好薈社

好薈社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協辦的社會創新培訓及種子基金計劃。計劃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致力釋放本地年青人的創作潛能,以設計,科技,商業三個重點出發,鼓勵他們以創新點子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